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08 建元三年 黄河决堤卫长公主出生驰(第3页)

济川王刘明的事情刚处理完,麻烦事一桩接着一桩,闽越叛乱,攻打东瓯,东瓯急忙求救。

这事还与当初诸侯王叛乱有关,吴王刘濞反叛的时候,东瓯其实是跟着刘濞的。

刘濞兵败后逃到了东瓯,不过这个时候父皇已经用重金收买了东瓯。

于是东瓯在丹徒杀了刘濞,把刘濞的首级献给了大汉,算是将功补过。

刘濞的儿子逃到了闽越,他心里自然对东瓯满怀怨恨,无时无刻不再撺掇闽越攻打东瓯。

也不知道越王是不是觉得他刚登基不久好欺负,又没有掌权,竟听从了刘子驹的劝说,出兵围攻东瓯。

如今东瓯向他求助,他却没有兵权,这些事情还要看其他人的想法。

刘彻立刻把田蚡找来,田蚡毕竟是他母亲的兄弟,算是自己人,也信得过。

田蚡不把这事情当回事,劝说刘彻别管这事。

“他们越人之间相互攻打都是常事了。再说东瓯本来也有叛乱的前科,这种态度反复无常的何必让朝廷派军去救?当年秦朝都没把他们当自己人,没让他们臣属,我们又何须动用大汉的军队?”

刘彻完全没被牵着鼻子走,要说秦朝不管越人,那也是秦末了,就秦二世那个样子,他还想管南越王?

至于始皇帝,那可是直接派兵攻打了的。他看这些藩国,也觉得还是大汉把它们攥在自己手里好,可惜难度太大,光是一个削藩就够他受的了。

再说了,这一次何尝不是一次机会?

原本安静地待在旁边不说话的严助看田蚡这么说,马上反驳他:“若是担忧力量不足,恩泽不够,难以援助他们也就罢了。可是如果能够做到,为什么要放弃?”

田蚡刚要再说话,耐不住严助的嘴和炮仗似的,压根不带停,不给他插嘴的机会。

严助看田蚡这种私底下拉帮结派的人不爽很久了。

“况且秦末二世连咸阳都守不住,更别说越了。现在一个小国因为被攻打而困窘,前来告急求救,如果陛下身为天子不去救援,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如何君临天下,万国为臣呢?”

严助嘴上对着刘彻说话,眼睛却盯着田蚡。

田蚡便是嘴再利,也反驳不了这一番说辞。

这话是说到刘彻心坎里去了。

于是刘彻笑眯眯地对自己的舅舅说:“严助的话,你别往心里去,他怎么比得了舅舅,不值得和他筹谋。我刚即位,也不想动用虎符征调郡国的军队。”

几句话把田蚡哄的不知所以然,田蚡还得意地瞪了一眼严助,就差把“陛下更喜爱我”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严助低着头翻了个白眼,田蚡这个舅舅当的不太行,真以为陛下对他多信服呢?

等田蚡走了,刘彻立马换了一副嘴脸,连一旁的卫青都觉得陛下这变化之快实在让人惊叹。

刘彻拍拍严助的肩膀,不愧是他当初诏举贤良时在一百多人里选出来的,他当初就给了严助一个人中大夫的位子。

他的眼光果然好,不愧是他,到处都能挖掘人才。

如今的朝局,刘彻虽然说是亲政,却不能独断政事,大事都必须请示太皇太后。

出兵这样的事自然不可能自己做主,太皇太后肯定不愿意动兵,说不定和田蚡一个想法,觉得闽越和东瓯就是小打小闹,用不着大汉出手。

但是刘彻不这么想,他想的和严助差不多,他是皇帝,是闽越和东瓯的宗主,理应管越人的事情,断然不能坐视闽越攻下东瓯。

谁知道一个小小的闽越会不会有朝一日成为心腹大患?

他嘴上和田蚡说觉得不能调动虎符,不过是粉饰太平的话,兵符压根不在他手里,要用也不是不行,但是必须有太皇太后的同意。

他能用的人并不多,自从先前新政失败之后,他在朝中再没有树立起威望。

其实对大汉来说,东瓯和闽越打起来这件事确实不算大,但他很难按自己想法行事。

这件事也是一块跳板,如果能成,也是他重新树立威望的好机会。

大汉休养生息这么久,总被匈奴打家劫舍,缺的就是他这样武德充沛的皇帝。

严助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反驳田蚡。

于是刘彻终于体会了一把忽悠人的乐趣,刚刚还和田蚡说不管东瓯和闽越的事情,转头就让严助作为使节派去了会稽。

一顿操作让卫青不禁夸赞:“陛下胆略过人。”

“那是自然!”刘彻得意洋洋,无形的尾巴都快翘上天了,又转而正经起来,“可惜你的年纪还不够参军,不然就派你和严助一起去,说不定还能得点军功。”

“臣定不负陛下的期盼。”

“我可指望着你们呢。”他这两年一直暗地里征召人才,不过要说将才,还真不算多。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