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替师陈情捉虫(第3页)

「你再撑一会儿,尽量拖时间,随时和我转述情况。待到万不得已,你就把那陨石放出来,把云阳大狱那块天花板砸穿。」

古人大多迷信,他就不信他在陨石上刻上那些话,李斯还能直接把毒酒往韩非嘴里喂,遇到天降陨石砸到面前,李斯必定会通报祖龙。

进了殿中,尚谨顿觉暖和了不少,他趋步上前,行礼道:“小民,小民拜见大王,谢大王愿听小民替师陈情!”

“你说。”嬴政见他冻的满脸通红,抬手示意宫人端热水来。

扶苏还待在一边紧张地看着,若是一会儿阿父动怒,他也可帮着尚谨,免得尚谨出事。

他与尚谨不过一面之缘,直觉告诉他,尚谨是友善的,他也不愿一个与自己同龄的秦国稚子因受韩国公子的牵连而死。

更何况方才尚谨也不愿他受牵连,反倒让他觉得自己的直觉是对的。

“谢君上。谨,先奉一卷竹简,名为《韩子?姚贾第三十三》。”尚谨从身边的竹简中抽出一卷,恭敬地奉上。

姚贾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愣了一下:“我?”

见嬴政接过那卷竹简,尚谨松了口气,开始陈述:“谨初到大秦,曾有幸与君上论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谨日日侍奉先生左右,听君上与先生所论,皆刻于竹简之上,欲成《韩子》。”

“腊冬之时,谨与先生知姚卿大功告成,特论姚卿之才,谨皆记于其上!”

“请大王与姚卿过目。”

嬴政翻看完,将竹简递给姚贾。

看了竹简,姚贾的面色好了不少,这竹简显然不是临时刻的,也就是说这个韩非反而是赞赏自己才能的,将自己与李斯这个廷尉并列。但是一想起韩非在嬴政面前说自己坏话,他的怒气又起来了。

“公子非今日同寡人说了不少姚客卿的过往。”嬴政算是接受了尚谨所说,指出另一处问题。

“是,然而这些话并非出自先生自愿,乃是受韩王安胁迫。”

“谨与先生论天下大势,谈及六国局势,先生讲,秦必统一。”

说到这句话,尚谨打量着嬴政的神色,又递上一卷竹简。

“他若能辅佐大王得天下,其毕生所梦皆可为实。天下分裂五百年,分久必合,也到了合一之时。”

“可他却有难言的苦衷。”

尚谨从袖中将第二张丝帛奉上,那张里韩王安只讲了要韩非想办法把姚贾赶出秦国,否则……

“皆是因为韩王安,先生出使之时,韩王安将先生家人皆扣留于韩都,名为照顾叔父亲眷,实为软禁威胁。假使先生敢助秦一分一毫,先生妻子皆亡。”

“即便如此,先生却说,大王是伯乐,可他因此难做骏马。”

他先前递去的那份竹简里也写了这些。

“先生虽出身韩国王室,乃韩厘王之子,可幼时却不得父母喜爱,盖因其口吃,其兄弟姐妹都不愿同他说话,连宫中侍从都私下讥笑他。”

“他发愤著书,可韩王眼拙,弃之如敝履,唯有大王欣赏其才干,先生怎能不感激于大王。就好比初见时,大王不仅未曾因谨口吃而不悦,甚至还要让侍医为谨诊治,谨心中感激涕零,我想先生心中也有相似的感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若有人能抛弃自己的孩子,那便是连为人都不配,先生不愿害死自己的妻子儿女,只好苦苦周旋。”

说到这里,他想起了嬴异人和赵姬,一个抛弃妻儿,另一个给了祖龙一个“大惊喜”,这对父母实在不负责任。

“先生今日进言,并未存动摇姚卿的想法,那样拙劣的言语,君上英明,不会相信,姚卿更是几句话便可破局。”

他恭维得不太刻意。

“先生曾著《说难》,今日而来,哪里是为游说,而是因为,他已知死局。君上对他有伯乐之恩,可韩王安手里攥着他亲人的性命,唯有这拙劣的进言,可让君上不再信他,唯有一死,或可让韩王安放过妻子儿女。”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见嬴政神色微动,尚谨终于说:

“君上,谨有一法,乃万全之策。”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