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49 选太子太师 死而不亡者寿(第2页)

原本李显是很愿意找她听故事的,然而自从帝后嘱咐她,让她‘寓教于乐’,借故事给周王讲讲功课之后,李显就迅速转移了目标——

他简直天然有种小动物似的直觉。

且在李显看来,姜姨母认真起来的样子,颇有几分父皇母后的感觉,令他很有压力。

但崔朝就不同了,他温和到毫无压力感,又会吃会玩,李显迅速倒戈。

四人就如此分了马车。

姜沃与安安一起,最后转头对着大慈恩寺一礼。

上车后,姜沃取过一块干净的帕子,递给安安,柔声安慰道:“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1]

在诸多高僧中,玄奘法师算不得高寿之人,六十出头就圆寂而去。但他这一世,先有西行求法,又先后译出经文一千三百余卷传世——

人活一世,肉身至多百年消亡,但如玄奘法师这般,其精神、信念、传说却会一直存在,便是‘死而不亡’,是另一种长寿无极。

安安点头。

她手里握着一串佛珠,这是她幼时初见玄奘法师时,法师赠予的。

姜沃不再多说,这是安安接触到的第一个‘长辈师者’的过世。孩子长大了,不得不开始去体会这人间的人世更迭,生老病死。

马车即将转过街口时,姜沃再次看了一眼大慈恩寺。

她此时置身于朝堂之上,处在此世最繁耀的权力中心,每日见熙熙攘攘之人。然于她心中而言,自身所行却也宛如一场孤身的逆路西行,不知她又能否取得真经。

**

马车缓缓行进。

临近家门时,安安开口道:“昨儿我听父皇说起,觉得麟德这个年号改的不大好。”

没错,这一年从正月起皇帝就不痛快,东宫事刚处置完,玄奘法师又圆寂辞世,皇帝心绪差到又想要改元了。

而东宫事,还要从废太子李忠说起。

且说梁王李忠惊惧不安,以至于行止怪异,甚至踩着皇室的底线开始行‘巫术’之举,除了让皇帝大怒废掉他的梁王爵位外,还牵扯出了朝上许多人。

三月里,皇帝就下旨彻查:远在梁州的梁王,是怎么探知到京中之事的?

其实李忠毕竟曾做过几年太子,被废时也十岁出头了,有些故交人脉也正常。何况他打听的是朝事,也并非宫中隐秘。

但帝后二圣依旧以此为由彻查,尤其查了东宫。

四月,便以诸如‘心怀不轨,私传禁中语、挑拨天家亲伦’等罪名,发落了一批东宫属臣。

与龙朔年间,皇帝免了一批东宫属臣的官职不同。这次的发落,明显血雨腥风多了,单流放三千里者就有数位,加起来能绕大唐三圈。

其中又以太子中舍人上官仪罪名最重。

说来上官仪文采过人,对他来说可不算件好事。正因其文采上佳,每任东宫属臣里都有他——

没错,在担任太子李弘的中舍人之前,上官仪也曾被长孙太尉选中,做过废太子李忠的典书。

皇后在听过上官仪那句‘若朝上只有圣人临朝决断,先梁王何至于惊惧担忧自身安危至疯癫?’后,就再不可能留下这种挑拨她与弘儿母子关系的人在东宫。

偏生这句话又不能拿到明面上来作为罪证,于是二圣便以上官仪与梁王私传京中语之罪,将其夺官下狱。

后以上官仪‘不轨窥探于东宫’之罪赐死,家中男丁流放,女眷皆没入掖庭。

说来上官仪因此罪名不得活命,太子自然觉得他太冤枉(也确实并非此罪),大为不忍。因而太子两番上书,又几次面圣向父皇母后求情,道上官仪并无不轨之心,求免其死罪。

皇帝皆不准,甚至第一回对太子说了重话:“太子曾自道‘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如今却屡次三番为臣下求情,岂不令君父伤怀?”

太子至此再不敢言。

*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