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房返余干(第2页)

打一场胜一场,放眼整个江西,无一支队伍能做到,只有你这个侄儿。这便是他得以‘简在帝心’的原因呵,是他越别人的本事。

不服气不行,信不信哪个现在给李三郎设门槛、安绊脚石,皇帝敢灭其三族?所以啊老弟,回去吧,莫与你那侄儿争了。

我告诉你,皇上派了内侍和翼龙卫到李三郎身边,谁要是有对他不利,明日陛下书案上就看到了。切莫因小失大呀!”

有侄如斯,不是命是什么?想到这里,李肃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然而女人家的心思和男人不一样!窦大奶奶听说李丹一跃而起,立即想起李丹抄自己家的事情。

她也知道自家男人逃离余干是不体面的,但是这个李丹忒胆大妄为,竟然……。她想想自家受的损失就心肝疼。可她刚提起此事就被李肃制止了。

“此事暂且不提。”他摆摆手说:“如今他正得宠,不可与之正面交锋,你也不要再与任何人提及!”她本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丈夫的脸色,把话又咽回去了。

一家欢喜一家愁,大房的事很快就被二房舒奶奶知道了,两房常有走动,没什么事能瞒得住。

“李丹居然受了皇封?”舒氏简直觉得自家男人太英明了,当初留在余干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她立即将管家林子夫找来,让他派人回余干一趟。

不料那人走了三天又回来了,而且带回来个惊人的消息:李着被任命做了安仁县代同知!舒奶奶愣在当地,半天才问:“这、这事是爷告诉你的?”

“小人都没能进余干。”那下人尴尬地说:“我在白马水关就被巡检分司的人拦住了。有个巡检原来是咱们街上的兄弟,与小人相熟,所以告诉小人根本不用进城,家里没人。”

“啊?老爷没在城里?”

“奶奶明鉴,老爷现在是商会采办处主事,现在正在鄱阳。大少爷……已经到安仁去上任了,所以那巡检好心叫我不必进城赶紧回来报信。我在白马住了一晚,和他聊到半夜,次日他给我买张船票送我上船,回返洪都。”

“船票?”

“哦,奶奶不知,七日前余干开通了到洪都的轮船,每日上午、下午各一班。那船底仓有四头驴行走推动四轮踏水,在江面行走如飞,朝夕至,非常快捷。”

不过舒奶奶已经没心思听他眉飞色舞,立即拍案而起,叫林子夫:“让下人们收拾东西,咱们立即回余干!”

“等等,奶奶别急,听他把话说完。”林子夫连忙阻拦。

“是啊奶奶,您听小人说完。那余干现在遍地军队往来,到处民夫调动,仿佛大军营一般。您现在回去……是不太方便。”

“余干又要打仗?”

“回奶奶话,不是余干打仗,是官军要剿那江山军乱贼,解抚州的围。咱家那位李三郎正准备出兵,要助官军一臂之力呢!”话音未落,崔氏迈步进门,笑盈盈地施了个福:

“妹妹恭喜姐姐,大郎如今出世就是从七品,今后得了进士,至少也是正七品了!”

“唉哟,看妹妹说的,如今咱们家可是一下子就两个从七品,真正是……。”舒奶奶忽然停住,看向崔氏:“妹妹来得好快,难不成你早就知道了?”

崔氏抿嘴一笑:“姐姐真有意思,大郎上任都已经半月有余却瞒得别人好苦。

如今靳儿嚷着说要学兄长的样子,长大了也做个县官,你说这孩子成天舞刀弄枪的,怎可能做县官?他要去学三郎那样统兵,那还差不多!”崔氏说完格格地笑起来。

舒奶奶微笑,命人看座,然后挥手让管家把旁人都带下去,她自己身边只留了个大丫鬟,这才放下茶盏道:“妹妹此来,面带笑意,可不光是为了向我贺喜的吧?”

崔氏抿嘴笑着身体微微前倾,说:“姐姐要回余干,妹妹是一百个赞成!当初老爷要咱们离开他和大郎留下,此举甚是英明。

不过现在余干形势已经明朗,一家人就该合力才是。姐姐,老爷现在是那余干出资委员会的委员,主管皮革、马车挽具的采购。

我听人说三郎行的是入股法,谁家入股这委员会便可以持股,三郎他们的缴获里就会分给这股东一份,而且三郎还在万年、余干、安仁三地大兴建设,购买了好多无主之地建工厂。

什么马车行、水泥行、酿酒行、制笔行、打铁工厂、冶炼工厂之类,盈利也会返回委员会,然后分到股东手上。

姐姐你看,如今他们又要攻打东乡、余江和抚州了,这仗打完后又要建多少新工厂?这可是真正的好机会!”

“机会?妹妹的意思,我们回去并且把带出来的钱也投给那个什么‘委员会’?”

“是这道理,委员会都是各地大家族、富商的领头人,做事很稳妥的。我就是怕你不同意,所以一直没敢开口。如今得了准信,你也想回去,要我说不如尽快,省得夜长梦多!”

原来崔氏也是同意尽快回去:“我还听说,他们现在不仅能入股,还可以认购债券。现在是第三期债券正要行,大好的挣钱机会,奈何放弃?”

说完轻声给她普及了一番债券以及这东西优缺点等。说得舒氏连连点头。

“不过,咱们不能就这样走吧?大房那边怎么也得打个招呼。”舒奶奶犹豫地说。

“咳,这算个什么事呀?”崔氏轻蔑地一笑:“咱家可有位县同知老爷呢,你也是当然的官眷了!大房同意、不同意,咱们就这么走了也无碍的。

姐姐若是出于礼貌派个小厮去知会声,或者着某个店里掌柜、账房带个话也使得。他大房难道还敢来拦路不成?”

听她一口一个“官眷”舒奶奶心花怒放,于是拍板道:“就这么定了,立即让全家收拾起来,让管家去雇船,咱们明日就回余干去!”

来的时间不长,甚至还有好多箱笼未曾打开。这下倒是顺便,直接送到码头装船即可。

直到次日快开船的时候舒奶奶才派人把自家药局的掌柜叫来,吩咐他继续收拾和整理余下的物品,然后去大房那里告诉下。

这位也没多想,带了两个伙计继续收拾房间到傍晚,才猛地想起来有任务未完成,赶紧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大房告知。

但这个光景,船已经走出去好远,就算李肃跳脚骂“无礼、不仗义”这些,但也无可奈何,就只好任她们离开。

次日清晨,薄雾才开,两位奶奶互相搀扶着看向左舷。“唉终于到了!”舒奶奶叹息:“还是离自家越近越有种亲密、温和的感觉,是任何华城、美景都替代不了的!

不过……,”她手搭凉棚朝南关方向看,略带疑惑地问:“这真是余干么?好像不记得以前城墙有这样高呀?”

新完工的南关可不是石大军攻打它那会儿看到的样子了。

它弧形的外墙抹了掺有红土和河沙的水泥,呈现出褐色的光洁表面,之字型的缓坡道上人来人往。

下面的山坡上集中着一队队民工,有持圆盾和五尺短矛的青衣团练巡逻,几名身穿皮甲的褐袍挎刀官员核点了民夫人数之后,正在给他们大声地讲上船后的规矩。

另一头的堆栈区域那里,有商人模样的人在掌柜带领下验过货,像是嘱咐了几句什么,那掌柜便吆喝着挑夫们装车、进城,已经装好的独轮车便在劳工们两人一推一拉下走上斜坡。

“给各位夫人请安,在下白马关副巡检使陈智。方才有家人来报关,各位可是李家的家眷?”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