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章 与梁家有关的案子(第2页)

何先生求到郭清那里了?不对,郭二最近又不是闲得能去打抱不平。那是……

“何家什么时候参和进来的?”

章蔓清依然忍不住直通通问出来,刚下好决心要千言一默的准则早丢到了爪哇国。

俞师爷挑着眉毛回道:“大约,从做你们几个的先生开始?”

章蔓清有些懊恼自己的愚蠢问题。

她以为自己可以选择个富贵闲人的一世,但生在离皇权如此近的忠国公府,哪儿有选择的余地。

反之,做了章府的先生,何言树与何家,他们的选择,也并不多。毕竟连梁家这样的都试图踩他们头上,何家不愿消沉下去也是情理之中。

教导忠国公和镇国公下一代的出色子弟,与其游离徘徊,不如抓住这个离皇权最近的机会。

章蔓清再看看这桩案子,不得不佩服郭二和郑以驰的眼光。

梁家何家这个看似只有一案,可若成例,往后那些,包括梁家自己递的状纸,皆依此例断案。那梁家的富庶,可就摧枯拉朽般迅缩水了。

此案若做成了,既给了何家甜头,又能刨梁家的根。真是一石二鸟之举。

“先生觉得,钟老夫人所图,梁家可知道?”

俞师爷放下手中纸笔,似觉得章蔓清终于问了个值得问的事。沉吟片刻,道:“或许,知道也不知道。”

说完又眯着眼捏着须瞧章蔓清。章蔓清有点牙痒痒,她不是她大哥,不准备受他调教揣摩人心……

只是,她真的不需要吗?家族如今的处境,大哥和郭清从到了广南路,已早早被迫迅成长。章家一贯秉持有一个算一个。

章蔓清也放下了笔,端正了身子,转身正视俞师爷:“先生说的意思,是多少知道些,但不能,或不愿,知道太多?”

俞师爷看出了章蔓清态度的转变,终于也知无不言:

“当年梁家老爷偏疼四爷,于是大房二房都逐渐搬离了梁家大宅。三爷去得早,女儿嫁了后常接母亲去住,三房也算没了。梁家大宅里也就梁四爷和他那几个不着调的儿子。钟老夫人再有手段,到底身居后宅,日常见过的人,若说梁四爷毫无察觉,实在说不过去。”

章蔓清点头赞同,忽想起一事:“先生是自来广南路,便将这些大家大族打听清楚了?”

俞师爷嘴角得意地笑:“那是自然。”

章蔓清起身郑重地一福。从现在起,章蔓清叫俞师爷“先生”,叫得心悦诚服。

转身再看何贵生那件案子,问俞师爷:“元典人已亡殁,这个亡殁,可圈可点。”

章蔓清说得委婉,俞师爷两条眉毛弯下,笑得如一幅年画:“姑娘这话,亦可圈可点。”

哎,即便敬他如师,仍不由自主地觉着他还是只猞猁。

“当时,郭二哥哥说找先生,不就是因先生精通刑名?”

找俞师爷,总不能只是为了争田产。

俞师爷连连点头:“姑娘确实过耳不忘。”

“先生过奖了。”章蔓清懒得跟他这个聪明人互相戴高帽,迅回到案件本身:“这亡殁,想必郭二哥哥他们都已查清?”

“查是查了,只怕,要掀开这个盖子,还得先从田产入手。”

这意思,那位何家的元典人的死即便确有蹊跷,可当时以正常死亡判了,年代久远,不好追查。若这桩田产官司能挖出新东西,便可回溯那件人命官司。

难怪郭清拿了一堆田产官司过来,偏那人命官司不在其中。

章蔓清心里又咯噔一下,这亡殁,只怕那位王爷想让它不是亡殁,它便不是亡殁!至于人命官司的卷宗,有什么要紧!

[1]大致就是,无论典买还是买断田根(亦称断田骨,或断骨),都需要提供上手契约(亦称上手干照,上手契要)——即卖家原来置下田产的原始契约凭据。如若上手契约遗失,须在新的典契合同里声明上手典契已遗失,这就是批书(亦称批关书)。

[2]元典人:大致就是最开始出典的人,在此处为拥有田根的出典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