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页(第1页)

  而弟弟只比她小两岁,在姐姐们跟着下地的时候,他只会吊儿郎当。娘却总是说他小,不指望他干什么。

  其实他七岁以前不那么贪玩的时候,跟着爷爷也干点活儿,下地的时候跟着去牵牲口、耙地,就当玩儿一样。

  后来大一些懂得贪玩儿,喜欢看电视,就学会了偷懒耍滑。爹在家的时候会给他们分派工作量,他还做做样子,爹不在家他干脆面都不露,什么也不做,娘让他干活他就耍脾气或者撒娇,要么就一走了之,林母生气当场骂一顿,回头也就拉倒,久而久之就说让他干活儿不够生气的,反正有俩闺女听话干活也不指望他干啥。

  爹娘这样,林斐自然就更理所当然多吃多占,活儿尽可能少干,好像这个家所有的劳动都和他没有关系一样,只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钱就管爹娘要。

  尤其后来爸妈都去外地,家里玉米地没人照顾,开始是她和姐姐暑假回来施肥、薅草,后来姐姐毕业工作她自己一个人做,就怕荒了一棵庄稼让家里遭受损失,而弟弟每天就睡觉看电视看闲书。

  等她毕业弟弟自己在家的时候,不但庄稼地里草比人高,院子里的草也可以比人高的。

  娘只会唠叨他懒,却从不做出实际改变。

  而对林父来说儿子才是他最大的骄傲,传宗接代的儿子,学习还那么优秀,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当年林斐考上211重点大学以后,林父真是睡梦都能笑醒,每天都手舞足蹈,骄傲让他膨胀,吹牛都开始没边儿,儿子的一些过错也被他说成优点。

  弟弟七八岁的时候跟着他们去麦地里捡麦穗,她和姐姐一人背一大捆,他就捡了一把,连手腕粗都没有,等走到二姨妈家旁边的时候,他直接手一扬喊着“飞吧”,就把那一把麦子给扔了。

  林父每次说起来都是宠溺的表情,没有半点批评的意思。

  而林斐8岁时候被前屋大他4岁的向阳挑唆着偷了三百块钱,请他们几个男孩子去镇上下馆子,林父知道以后暴怒,把林斐捆起来用皮带狠狠抽了一顿。也不是因为林斐犯错要教育他,而是因为前屋向来不对付的向阳娘阴阳怪气说什么“哎呀你们家小少爷可了不得啊,拿了钱带我们儿子下馆子,可别给我们带累坏了啊”。

  等过林斐考上重点大学,林父再说起这事儿就埋怨俩闺女“看我打你们弟弟就不知道拦着劝着点,真是不会疼人!”可其实当初他气头上,连阻拦的奶奶都抽了两皮带,女儿敢上去,尤其是他不喜欢的林妍凑前,他能迁怒直接把她也打一顿。

  林父还找到了骄傲的点,“我儿子就是优秀有出息,会抓钱,随我!以后肯定也是赚大钱做大老板的料!嗯,我儿子,四年大学七年读!”

  这话简直有毒,林媛都不知道要怎么吐槽他。

  其实他想说儿子以后本硕连读,可他不懂装懂,自大自负又不虚心,总吹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说着可笑的话还当自己很牛逼。

  结果还真是四年大学读七年,连个毕业证都拿不到!

  林斐的落魄纯粹是他自由散漫不负责,而这里面父母也要背一半的锅。

  自小纵容溺爱,不让他吃苦,被娇惯得不负责不体谅父母,典型的家里没有王位却把自己培养出了王子病。

  林父林母则是典型的捡芝麻丢西瓜,一辈子都如此。

  林斐读高中的时候,林父的生意已经越来越差,他却还是不肯转行依然死守着,还让娘和他一起呆在那里要努力给儿子赚学费,连儿子高考都没回来。原本他想让儿子去读军校,可惜他们不在家,学校电话打到村里却被人使坏没通知到林斐,错过了体检。

  最后林妍帮他选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并且成功入学。

  可惜进入大学以后,乡下小子进了大城市被迷得晕头转向,跟富二代同学天天往网吧跑。一开始只是逃课,以为自己会和从前一样不需要学习,考试之前看看书就行,不能拿奖学金总可以及格的。可惜大学的专业知识不是从前能比的,他挂科了。挂科以后,老师跟家里沟通,可林父林母依然在外地赚那点辛苦钱,并没有回家,也不知道儿子的情况。而林斐直接放飞自我,跟着那个一起挂科的富二代心安理得地玩儿,后来直接把学费都拿去玩儿了。

  最后毕不了业,要拿肄业证还得补交几万块学费住宿费!

  后来林妍问他,他说课业太难,学得吃力,跟不上。

  不过是借口罢了,农村去的孩子多少?一个班级一个专业多少学生,人家怎么都能及格,你就不行?

  说到底就是从小到大没吃苦,没责任心罢了。

  爹娘知道了以后,只会骂、怨天尤人、骂他不懂事不体谅父母的辛苦。

  他们丝毫不会反省是他们的溺爱娇惯给他养成了这样不负责、贪玩的习性,是他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决定让儿子错失了一次次被纠正的机会。他们也永远都意识不到,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性格和责任感才是最要命的。他们到老都不承认自己的错,不知道想办法弥补,只一味责备林斐、夫妻互相指责谩骂,相看两厌。

  而林斐索性就不回家,玩起了消失,一消失就是三年。

  爹没了奋斗的心气儿,儿子的意外成了他痛苦的根源儿,整天喝酒骂人撒气,喝醉了就给闺女打电话让闺女给弟弟负责,找弟弟。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