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0章 再写一副字吧(第1页)

管不了那么多了,作为太子的人,吴青松这辈子已经和太子绑了到一起,太子落难,他必难有所成就,于是吴青松一咬牙就把这十万两献给了太子。

本来有这献银之功的吴青松请杨一心写几个字也不难,但是他还不想马上社死,于是他又照着写了一副题刊词给李五带了回去。

而且吴青松打定主意,等找个机会回到临江,一定要跟大哥将这两副字要过来,哪怕抢过来,偷过来都成,然后先撕后烧,灰烬撒到东江下大海,抹除一切痕迹。

吴青山拿到传说中的杨一心的字后,马上花重金请最高明的匠人用上等的玉石雕刻成为字体,然后排刊出版。

第一期没有什么人投稿,除了临江本地的几个秀才还有一个外地流落至此的落魄举人,此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愤而辞官,最后吴青山还请严冬也写了一篇文章,就这么了出去。

因为有杨一心的金字招牌,《文心》很快就引起了文人们的强烈反应,通过这一期的文集,很多人看到了底层秀才们怀才不遇的愤慨,激起了大乾无数秀才们的共鸣。

他们争相购买《文心》,买不到正版就买盗版,然后将其放在自己书房里最显眼的地方,显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人们还看到了那不屑于与蝇营狗苟之辈沆瀣一气的清高,也引起了很多正统儒家的赞誉,最后大家更是为了题刊词上那“天下为公”所拜服。

何谓“天下为公”,天下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大同社会啊,这不正是所有儒家士子们的终极理想么。

皇帝必须圣明,选才必须透明,大臣必须贤明,社稷必须清明,否则全天下人都不答应!

这是何等壮阔的气魄,何等的高明的立意!

很多打开《文心》页看到刊词的文人,第一反应是好精美的书册,第二反应则是被刊词上面那近乎于道的文字所吸引,然后便是耳中大道之声不断。

正在苦读的,突然对圣道有了一种莫可名状的领悟,如痴如醉。

即将破境的,伴随着大道之声,现自己对圣道的领悟一下子深刻不少,很多人纷纷破境。

已经破境多时的书生们,很多人看着文章如痴如醉,对自己的下一次破境也多了几分把握。

这是要立道啊,如果这篇短短百字的文章真的是杨一心所写,那他妥妥的就要成圣啊,这代人何其有幸,竟然亲眼目睹了一个圣人的缔造。

想不到前段时间的圣人异象居然是杨阁老所致,这老小子瞒得好深,还好如今被我等看出来了。

于是一时间,杨一心的小院瞬间就被人包围了。

“杨大人,杨阁老,我有罪,我猪油蒙了心,我不是人,恳请您圣人有海量,饶恕我对您的不敬。”礼部尚书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跪在杨一心的面前忏悔。

礼部尚书身后还呼啦啦跪了一地的朝廷大小官员,他们都是之前上书逼迫杨一心下台的直接参与者。

如今眼看着杨一心要立道成圣,他们都慌了,儒家怕什么?

他们不怕刀兵加身,也不怕皇帝强权,人人都以死国死社稷为荣,他们唯一害怕的是身后名,害怕自己站在后世评价的反面,成为历史的反派。

想想吧,如果后世的史学家谈到圣人杨一心的时候,先是历数他的丰功伟绩,高尚的人品,然后再顺便把他们这一干大臣小人们拿出来鞭笞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活着的圣人连看一眼都是荣幸,你们还敢诋毁他?

于是他们慌了,害怕了,《文心》面世没多久,他们早早的就在巷子里面请罪了。

杨一心面带微笑的将一干大臣扶了起来,嘴里连声说着不至于,何至于此,可是心里还是十万个问号,之所以能够到现在还处变不惊,纯粹是他作为鸿儒的基本修养: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怪只怪吴青山把朝中三品以上大员都考虑了进去,每人都送了一本《文心》,唯独漏掉了杨一心,所以杨一心到现在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