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45 延续上一章的话题这段杂谈不影响主线可(第2页)

他们虽然生活不算富足,但是精神无比昂扬。

普通的皇上为平民造反感到愤怒,完全没办法接受,唐太宗却没那么意外。

因为他早就认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如果皇帝只会压榨全天下的人,那百姓怎么会喜欢皇上只会想着该怎么赶跑他。

一开始是起义,后来连皇帝都没了。

李世民目光并不狭隘,望天长叹,心生警惕“这是古时候,尧舜那种天下为公的国家。大唐再怎么繁华,也是家天下。它再怎么贫穷,也是公天下。”

李世民叹息“之前天幕放李贺的视频,我就很好奇,是什么人才能写出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话,原来是他。”

自从看到那诗,他就把这句话当成了人生座右铭。每次读史书的时候,都能想起这句话,便越敬佩起这个诗人。

没成想,这是一帝王诗,怪不得格局如此之大,让凡人难以望其项背。

这时,李世民看到天幕中他的风采,摇摇头,觉得自己想得不对。

他的功绩不亚于秦始皇,不亚于汉武帝,不亚于自己。但是这位不是帝王,说帝王是侮辱了他。

工作狂李世民暗自警醒,自己不可忽视百姓的力量,他做的还不够完美,还得继续努力。

王朝往往有三百年的历史周期律,如何解决大唐的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如何解决其他封建王朝的顽疾

很多人还没听说过周期律这种东西,或者说有认识到,但是没有总结出来这种规律。

天幕的观点让无数人眼前一亮。

无数帝王竖着耳朵,想听见灵丹妙药。

结果天幕开玩笑似的说或许可以走向共和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人“”

开什么玩笑,哪有人革自己的命

紧接着,天幕继续播放当时的演讲。

汉武帝刘彻又震惊,又厌恶,又烦躁,像李世民那样重视百姓的皇帝到底是少数,多数皇帝都反感家奴造反。

他皱着眉,怀揣一种警惕的心情看着天幕。

共和去你的吧

汉武帝刘彻一直听悠悠我心说华夏是中国,所以心里有了预感“接下来是不是要宣布中这个国号了”

“可是中国有些朴素了,不如秦,汉,唐朝有特色。”

“实在是想不出来,可以叫华国或者夏国啊。古书记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其实中国这个称呼早就有了。不过中国在大部分时期是指“国中”,指中原地区,并不是指实际的国家。

刘彻扼腕叹息,取这么普通的名字,实在有些

司马迁却说“中寓意世界中心的国家,有何不好”

刘彻自信地说“本来就是世界中心,有什么可强调的”

司马迁“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正所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国旗非常搭配。”

汉武帝刘彻勉勉强强地接受了这个答案“原来如此,用的是我们汉朝的典故,看来他们很推崇汉朝。”

立刻有大臣说“自然了,据说未来的中原人自称汉族。”

汉武帝刘彻露出微笑,大方地说“那叫什么中国完全还可以用汉这个国号。”

谁知紧接着,天幕中的人终于说出了全称。

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是前辈们的前仆后继,才能创造出如今的中国。当东方的太阳升起之时,人类不需要再拥有灯塔。

如果能穿越时空,不知道忧国忧民的白居易会不会为今天的华夏而感到高兴

天幕下,无数平民百姓心神大震,眼泪止不住流。

原来他们未来的后代能够获得这么多的尊重真是一个让人愿意去死的名字

白居易高兴,太高兴了。

他真想大声喊,把自己的声音传达给未来的悠悠我心。

他写了那么多讽喻诗,却没能根除这个国家的顽疾,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唐持续衰落,心里说不失望是假的。

如果那个世界是真的就好了。

捡麦穗的妇女不至于“家田输税尽”,卖炭翁不至于被宦官抢走炭火,琵琶女和他不至于天涯沦落。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