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3章(第1页)

姥姥把我小时穿过的旧衣服都找了出来,让舅妈趁着天好先洗一洗。看着她们兴高采烈的样子直皱眉。姥姥拿着针线在缝小衣服“也不知道是男是女,都要事先准备好。”“你别准备了,生的是狐狸自己就带毛,不需要衣服。”“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呢?哪有当妈的这么说自己的孩子!”“我说的是事实!”姥姥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心里一直憋着气,觉得姥姥擅自给你做主了,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我哼哼着“知道了还问。”姥姥放下了手里的小衣服“阿喜呀,姥姥也是有私心的。抛开周若水不谈,姥姥是真的想留下这个孩子,只要不是6镇云的,谁的都可以。”“姥姥,这是为什么?”“我也是想让白家有个后,等我死后也能有脸去见白家的人。”我看了看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舅妈“你是不是觉得舅妈以后都不会有孩子了?”姥姥摇摇头“是我们白家对不起她,让她背着这个不能生育的名声。”我一直以为是舅妈不能再生孩子了,被姥姥这么一说,一下子我还反应不过来。“你知道你太姥爷为什么到死都不原谅你太姑姥姥吗?”“是因为她的丈夫毁了白家的声誉。”“不完全是。”“难道还有别的原因吗?”“阿喜,你先去把你舅妈叫进屋里来。”

我和舅妈回到屋里,坐到了炕头。姥姥拉着舅妈的手“玉芬呀,妈这些年对不起你呀,让你在这个家受苦了。”舅妈被姥姥这么一说愣住了“妈,您快别这么说,您和有才对我都挺好的,我知足。”“其实关于孩子的事…”姥姥还没说完,舅妈就接了话“我知道,有才和我说过。”这下换成姥姥愣住了。“妈,我知道你一直不说是在担心什么,我爱的是有才,有没有孩子都没关系。有才他是个男人,在外面不能没有面子矮人一头。我一妇道人家,被人说几句不痛不痒的没事。”“玉芬呀,妈没想到你是这么通情达理呀。”姥姥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姥姥,得不育的是舅舅?”搞了半天我才听明白。“瞎说。”舅妈轻轻的拍了我屁股一下,难道又猜错了?“妈,阿喜也快当母亲了,你就和她说道说道吧。”我听这话,就知道这里面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姥姥叹着气“这事呀得从白家的祖先说起。那是唐太宗时期的事情了。”

原来白家祖上都是清贫之家。为了能够改换门庭,族里开始供适龄的男童读书,从中选出优秀的孩子继续供考科举。白秉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白秉文父亲去的早,只留下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一日白母病重,白秉文连夜去镇上抓药,回来的时候路过一间破庙正赶上天空下起瓢泼大雨。为了避雨白秉文就躲进了庙里,在破庙的供桌下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狐狸。庙里避雨的不光有白秉文,还有不少农夫壮汉。他们看到受伤的狐狸眼里都冒着金光,当时的贵族都以穿裘皮为荣尤其是狐狸皮,一张好的皮子可以顶普通人家一年的口粮。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就决定去抓狐狸,白秉文不忍心就上前去劝说,结果被打了一顿。倒在地上的白秉文正好和狐狸四目相对,看着它流泪的眼睛,白秉文觉得这只狐狸通人性,于是更加不忍心。趁他们不注意时,他抱起狐狸就跑。说起来也怪,白秉文一个文弱书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竟然抱着狐狸一口气跑回了家。白秉文不仅给他母亲煎药还给狐狸也喂了药。第二天村民就找到白秉文家闹事,让他把狐狸交出来,白秉文却说天亮时就没看见狐狸,大概是它自己走了。村民不信,翻遍了白家也没找到,有的说是他偷偷卖了钱,开始翻箱倒柜,可惜白秉文家穷的只剩下点锅碗瓢盆,连粮食都少的可怜,真是耗子来了都要含泪的离去。最后没办法,只能警告他一番才离去。

白秉文早上去族里的学堂,中午还要回去给卧床的母亲做饭。这天中午,他刚走到家门口就看到烟囱冒起了烟,他还以为母亲拖着病体给他做饭呢。谁知一进门就看到了桌子上摆好了刚做好的饭菜。他进到屋里就看到母亲还在睡觉,显然这些饭菜并不是母亲做的。他以为是哪个好心邻居或是族里的人看他可怜才帮忙做的午饭。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白秉文渐渐觉得不太对劲,他问了周围的邻居和族里人都说没有做过,这也让他起了疑心。白秉文假装去了学堂,实则是躲到了床底,快到中午时就听到一阵脚步声来到了厨房。他从床底爬出来,透过门缝看到了是一个妙龄少女在厨房里给他母子做饭。白秉文推开了房门冲了出去,那女子显然没想到白秉文会在家,一时惊慌打翻了手里的碗“你是谁为何在我家?”那女子惊慌过后反而淡定了“奴是来报答公子的救命之恩的。”“我从未见过你,又如何能救你?”“公子难道忘了前几日你在破庙救的狐狸?”白秉文一听吓得连连后退“你是狐狸精?”“正是。”那女子落落大方“奴一时不知该如何报答公子,见公子每日都要回来给母亲做饭甚是辛苦,奴就想帮公子分担一二。”“你既已化人形,定是法力高,又如何会受伤被人欺负呢?”“公子有所不知,那日奴正在渡劫,被天雷所伤,若不是公子心善,怕是早已成为人的身上衣。”那女子盈盈一拜“奴叫胡四娘。”白秉文见她并没有恶意,便让她离去。胡四娘不肯走,坚持要报恩,最后拗不过她,也只能同意。白秉文中午不用在来回奔波,便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成绩也是一日千里。在胡四娘精心的照顾下,白母的病情很快就好转了,她并不知胡四娘的身份,只当是村里的哪家姑娘。白母对胡四娘很满意,经常在白秉文跟前说胡四娘的好话,撮合两人。胡四娘虽然是狐狸修炼成精,但是她温柔善良,通情达理,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颇有这大家闺秀之风,再加上她长的美而不艳,日子久了白秉文也就动了心。胡四娘是为报恩而来,再加上白秉文质彬彬,才华洋溢,半推半就的也就同意了。两人就在那个破草屋里拜堂成了亲。婚后的胡四娘一直勤俭持家,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贤妻,虽然有人质疑她的来历,但都被白母搪塞过去了。太宗十年,白秉文进京赶考,一去就是三年了无音讯,白母因久等儿不归终于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料理完白母的后事,胡四娘也踏上了寻夫的路程。

“姥姥,我知道了,白秉文一定是遇到了公主或者哪个大官的女儿做了陈世美了。”姥姥摇摇头“如果是这样还好了。”胡四娘进了京才知道白秉文被人打断了手脚,扔到了街头讨饭吃。白秉文觉得没脸回家见母亲与妻子,便也破罐子破摔的真的当上要饭花子了。胡四娘看到白秉文的样子,三年多的委屈与愤怒都化为乌有。胡四娘利用法术帮他医好了手脚才问他到底生了什么事?白秉文讲到“这世道不公呀!寒门出贵子哪那么容易呀!”当年族里人给他凑的盘缠让他进京赶考,以他的学问他也想大展宏图。白秉文进入考场后猜题目并不难,对于他来说可以是志在必得。可是等到放榜时却没有他的名字,他想找人问清楚,可是他一个寒门学子真是入地无门呀。后来状元的佳作流传出来了,白秉文才现和自己的文章一模一样。打听一下才知道,金科状元竟然是当朝太尉的亲戚,白秉文不服想要去理论,结果人还没出客栈就被打的半死,让他不要出去乱说惹事。白秉文知道这些都是状元派人干的事,怕他冒用别人的文章这件事曝露。白秉文虽然是文人,但也是一身傲骨,他身上还背负着全族父老乡亲的希望,他不服,于是告到了府衙,可惜官官相护,他一个没根基的穷小子,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打了出来,而后又被状元派来的人继续打的断了手脚。胡四娘听了后很气愤,决定给白秉文报仇,于是她潜入了状元家用法术杀了他,这也给后来生的事情留下了祸根。

京城待不下去了,回到老家又怕无颜面对父老乡亲,两人经过商量后决定离开京城去南方展。白秉文得罪了官家,以后都不能走科举的路子,南方重经济,白秉文最后也只能走商人这条路了。来到南方后,两人开始了以贩卖丝绸为生,白秉文聪明会钻研,很快就摸清楚了做生意的套路,而胡四娘利用法术不仅可以大量生产丝绸,还能节约运输成本。没几年就了家,两人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都说权贵迷人眼,白秉文从小就过着苦日子,如今一夜暴富,心态难免也生变化,渐渐的也开始学会喝酒夜不归宿。其中一个叫马云鹤的经常请他吃饭喝酒,时间长了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次马云鹤把白秉文灌醉了,就开始套白秉文的话,问他做生意稳赚不赔的方法,可是白秉文不肯说。后来马云鹤便把妹妹马云雪叫到了白秉文面前。马云雪和胡四娘不同,她美的艳丽娇媚,人也泼辣,在彭城有个外号叫辣妹子。白秉文和马云鹤做朋友多少也有马云雪的因素。看惯了家里的温柔小意,对于马云雪这种泼辣性格难免会产生好感。因胡四娘的原因,白秉文又不敢纳妾,如今美人在前难免会把持不住。一夜翻云覆雨后,马云雪就闹着让白秉文休了胡四娘,娶她为妻。白秉文自是不答应,这时马云鹤又出来做恶人,如果白秉文不答应就去报官,判他个强奸罪。白秉文怕被抓,心里有阴影,没办法也只能说出了胡四娘是狐妖的事。马家兄妹知道后就大肆宣传,白家的生意因此一落千丈。白秉文明知道是马家兄妹设的圈套却不敢去找他们对质。谣言随风很快就吹到了长安,长孙无忌听到后就找来了袁天罡,让他去彭城收服狐妖,以报当年杀侄子之仇。而彭城这边,白秉文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织好的丝绸卖不出去,店铺被逼的几乎都关了门,眼看自己的事业就毁于一旦,他开始急了起来。就在这时,管家给他出了个主意“老爷,只要证明夫人不是狐妖一切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白秉文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胡四娘真的是狐妖这是改变不了的,除非她不在了!想到这白秉文心里有了一个计划,他也不想舍掉胡四娘,但是看到马家已经过了他,收了他不少产业后,白秉文终于坐不住了。所谓无毒不丈夫,没了胡四娘还有别的女人,只要有钱有势还怕找不到。白秉文为了眼前的荣华富贵终于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白秉文拿了包雄黄,他只知道蛇怕雄黄,并不知道狐狸怕什么,为了安全起见他又拿了一包砒霜。吃晚饭的时候,他把药放在了胡四娘和女儿的碗里。母女俩人吃了饭果然中了毒。白秉文把房门锁好,怕她们毒不死又放了一把火,想要烧死她们。

胡四娘虽然中了毒,可她毕竟有百年的道行,带着女儿冲出了火海。可惜的是孩子因为中毒太深已经死了。胡四娘抱着女儿的尸体痛苦流泪问白秉文为什么这么做,白秉文见周围的百姓越来越多,知道是机会来了,就大骂胡四娘是狐妖,想要杀他。胡四娘没有想到白秉文会如此绝情,为了富贵连亲生女儿都害。胡四娘露出了狐爪想要杀了白秉文为女儿报仇,人群看到胡四娘的模样吓的四处乱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