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3章 缺了镇店之宝(第1页)

走高端女装路线,就不能卖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衣服,人家卖她们也卖,自然卖不出价格来,所谓的高端,就是布料要好,款式要新,想别人不能想,创别人不敢创的新。

八十年代初,服装行业墨守成规,从颜色到款式都不敢随意创新,楚榆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先人一步给女装店打上“敢为人先”的标签。

羊绒裤、羊绒衫、开司米长裙、加绒的雪花呢大衣……

沈珠雨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她信任楚榆的眼光,只要是楚榆看上的衣服,不管多贵她都不会出言阻拦,俩人进了一上午的货,收获满满。

俩人走到卖棉服的摊位前。

“老板,有羽绒服吗?”

胡老板抬头瞥了她一眼,吆喝道:

“阿珍,上羽绒服!”

龅牙妹阿珍拿了十几捆羽绒服,从中各抽一件摔到摊子上。

沈珠雨一件黑色长款修身羽绒服,一格格填充的跟豆腐块似的,偏偏版型好,套在身上一点都不显胖。

沈珠雨眼睛亮:“这款看着挺精神的,从2o岁能穿到5o岁,衣服蓬松保暖,摸着就是好东西!”

胡老板露出半个牙花。

胡老板人称“龅牙胡”,长着一嘴龅牙,一笑露出整个牙花,偏偏还是短宽的朝天鼻。就这么个长相不起眼的人物,是穗城批市场头一个吃螃蟹的,七九年之前,胡老板就敢从港城偷运服装来卖,他长得丑,眼光却毒辣,但凡他看上的衣服,没有一款不好卖的。

不,还是有一款的。

前几年羽绒服穿上身有一股鸭毛味,一脱就是天女散花,飞的一屋都是毛。这两年做内衬的涂层技术有所进步,布料不会钻毛,鸭绒服就在北方大城市流行开来。

胡老板大部分鸭绒服都供给京市的客户,京市天气冷,冬天时间长,职工家庭又不缺那一百两百,都愿意给家里人买一件鸭绒服。

他今年备了不少货,鸭绒服价格太贵,小商家根本拿不起货,就算能拿,一件两件的也没啥意思。

胡老板干脆只供给几个大客户,摊位上都没摆出来,楚榆主动要,他觉得楚瑜识货,不过对牛弹琴,才肯往外拿。

还特地把那一件拿出来。

“我这鸭绒服充绒量不少,穿上身蓬松保暖,能把腿都包进去,颜色有黑色、红色两款,虽说这大红色是跳跃了点,很少有人穿,但港城那边早已流行红衫……”

老板千方百计想把红色羽绒服推销给楚榆,见楚榆上手摸面料,还说:

“这红色的涂层最难做,工艺可比黑色羽绒服难做多了,我敢打赌,市面上绝对买不到这么正的红色。价格和黑色羽绒服一样,只收您55块!这羽绒服京市百货大楼都卖14o,翻三倍都好卖,一件衣服就能赚小一百,您拿货绝对不吃亏!”

今年春晚后,红色衣服会卖脱销,楚瑜早就想多囤点红色衣服了,从连衣裙到毛衣再到羽绒服棉服,春晚的惊人收视率和带货能力,她囤多少都不愁卖。

可这胡老板没有前后眼,哪里知道今年流行什么?

搞出这套说辞来,无非是因为红色羽绒服不好卖。

怎么可能好卖,前几年穿一件红衣服都要被人告去工会呢,改革开放才几年,百姓还没有真正释放天性,宁愿跟人穿一样的,也不愿意搞特殊。

几十块钱的喇叭裤是卖给年轻人的,年轻人款式至上,彪的很!不保暖算啥啊,寒冬腊月冻得直哆嗦那也认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