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3页(第1页)

  鱼娘走后,一辆马车停在路边,一个婆子从车上下来,环顾一圈,到处都是无力倚在墙角的乞丐和灾民。

  她看了一圈,几个年纪还不大的孩子躺在路边不知能否站起来,这样带回府也没用。

  只有小乞丐倚在墙角,眼睛明亮,虽然瘦,但是看着有精神。

  于是婆子问道:“你多大了,还能走路不?”

  小乞丐说:“夫人,我九岁了,能走路。”说着扶墙站了起来。

  婆子上下打量了一番,“行了,就你了,跟我走吧。”

  鱼娘不知小乞丐在她走后另有一番际遇。

  这厢,李大成卖驴共得三两银子,因为城里的人多去逃荒了,所以房子多且价低。

  众人商议,住客栈不如租个院子来的划算,于是花了五百文钱租了一个两进的院子。

  院子前后两进各有东西厢房,所以即使他们人多,依旧能够都住下。

  送走牙人,关上门,李大成问道:“手里的野菜饼可都还在。”

  李叔河笑嘻嘻道:“都在呢爹,你非让我把口袋露在外面,果然被官兵翻了,我都快吓死了。”

  原来众人商议,把驿站得到的金银全部砸扁做成了难吃不起眼的野菜饼,踹在怀里偷偷进城。

  为了尽可能逼真,有的人身上的野菜饼还被啃了几口,当然这样的饼里面什么都没有。

  小孩子不知道这些事情,除了偷听的李子晏和鱼娘。

  李大成在离开驿站前把两块野菜饼交给了鱼娘,嘱咐她千万别弄丢了。鱼娘颠了颠野菜饼,这重量里面绝对有东西。

  李大成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咱们都能平平安安进城就是好事。”

  李伯山说:“爹,他们也太黑心了,这驴子能吃又能拉人,在这世道价钱只升不降,没想到居然才给了三两银子。”

  李大成叹气,“伯山,算了别计较了,他们要是无赖起来,把驴子直接扣下咱们也没办法,能得三两银子就知足吧。”

  李伯山把野菜饼掏出来,“他们一眼就扣下了咱们的驴皮和驴子,可是却不知道真正值钱的是这滚在地上都没人捡的野菜饼。”

  李大成让他把野菜饼收起来,“这东西掺了树皮,是最下等的吃食,所以才没人要。别弄坏了,不然上哪去揭树皮再做一个。

  还有,你去外面找个大夫,做戏要做全。顺便再打听打听外面粮食是个什么价。”

  李伯山点点头,叫上刘家表兄几个人一起出门打探去了。

  驿站后院,被挖出来的大坑又被填平了,只是这次土堆高了不少,上面又遮了一些不起眼的树枝,乍一看,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刘大舅往手心吐口唾沫,“哼哧哼哧”开始磨刀,一边磨一边想,这老伙计,还是杀猪用的顺手。

  第21章故乡来人大夫来给柱子娘把完脉,也没……

  大夫来给柱子娘把完脉,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道柱子娘上了年纪,这一摔风险不小,所以需要细心调养,具体何时能醒还要看天意。

  李伯山送大夫出了门,对李大成说道:“爹,不算抓药的钱,诊金要了一两银子。”

  李大成点点头,没有说什么,诊金虽贵,但他们手里的钱足以付清了。比起诊金,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现在市面上的粮价如何?”

  李伯山道:“现在粮价又上涨了不少,榆皮面红薯秧都要二十文一斤了,足足比以前贵了十数倍,玉米红薯便宜些,约百文钱一斤,麦子贵些,约一百五十文一斤,至于肉价,更是涨成了天价。”

  李伯山感叹,这样的天价,真是要把人活生生给逼死。

  李大成沉思片刻,又问道:“伯山,你可听到朝廷开仓放粮的传闻?”

  李伯山摇摇头,他一路上从城北走到城南,去了四五家粮店打听消息,路上还在摊贩聚集的地方停留了一会儿,除了粮店的东家眉开眼笑,其余人皆是愁眉苦脸。

  李大成道:“你去粮店,先买几斤红薯和玉米,咱们身上虽有钱却不能过于招摇,免得被人盯上了。”

  李伯山点点头,“我这就去。”

  李伯山叫上李叔河和刘峰,三人一起出门买粮食。

  李大成捻须在庭院里思索,朝廷看样子没有任何开仓放粮的举措,这般下去,兰江以北只会越来越乱,灾民抢粮食的事只会更加频繁。

  李大成带着满腹愁绪走进后院,见到鱼娘独自一人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他有些好奇,于是问道:“鱼娘,你在写什么呢?”

  鱼娘放下树枝,“爷爷,我在写《汤头歌》,好长时间没练过了,我怕自己忘了。”

  李大成欣慰地点点头,摸摸鱼娘的头,“等到了南方,爷爷给你买墨纸砚,鱼娘就不用在地上练字了。”

  鱼娘高兴得跳起来,努力了这么久,终于不用在地上写字了,还是有钱好啊,有钱了爷爷都大方了不少。

  鱼娘想到怀里的两个野菜饼,往四周看了看,见到没人,才掏出来递给李大成,小声道:“爷爷,这两个饼你还要吗?”

  这饼是李大成偷偷给她的,其他人都不知道。

  鱼娘怀疑,在驿站现的那意外之财已经被分给众人了,不然为什么陈氏老往怀里摸。

  而李大成在给了鱼娘野菜饼之后,却像是忘记了这件事,只字未提把野菜饼要走。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