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0章 先生教书见学生突然发奋图强先生说快去打副棺材(第1页)

明朝时期直隶省大名府往南有一个孝廉村,村里主要住着赵、王、孙、黄四个姓氏。

相传,在很早以前,该村有几位孝廉,他们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心地善良。因为他们看见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生活非常艰辛,就共同抚养这位孤寡老人,这一美好的事迹被传开后,世人皆赞誉起他们,于是这个村也改名为孝廉村。

在孝廉村的孙氏家族,是当时村里的大家族,别的大户之家都因为兄弟分家而勾心斗角,渐渐没落,唯独孙家的家风越来越好,子孙越来越兴旺,兄弟姐妹成了家也都住在一个大院里,大家相亲相爱,互相扶持。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在很早之前,孙家曾经生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孙家一直人丁兴旺。

孙大旺是孙家的当家人,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然孙大旺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很有经商头脑。

孙大旺刚刚成亲的时候没什么钱,但是他很勤劳又聪明,别人只是种了梨树、桃树当个果农,可孙大旺除了种水果之外还上山采药。

在农闲的时候,别家都休息,孙大旺采了药去各个村子的药铺兜售,这让他很快从一个种果树的穷小子变成了孙老爷,还盖了房子。

照理说钱有了,又娶了媳妇该开心才是,可孙大旺却笑不出来,因为她媳妇生的2个孩子都是女儿,一般人会想,那接着生就好了,可偏偏,媳妇在生二胎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再也不能生育了。

孙大旺觉得这辈子都没有儿子的命了,加上自己整天外出做生意、应酬,两个女儿和自己也不亲,一想起女儿以后嫁了人就是泼出去的水,自己老无所依,他就常常愁眉不展。

一天,媳妇赵氏对他说;“相公,我这身子已经不行了,不能再为孙家开枝散叶了,不如你纳个妾吧,也比老无所依要强。”

孙大旺掏了掏自己的耳朵,他简直不敢相信媳妇会主动要求纳妾,其实他之前就想过,只是自己媳妇身体不好,他怕伤害到她毕竟这是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跟着自己吃苦的女人,他不想委屈了这个女人,今日赵氏主动提起,他分外惊喜。

过了不久,赵氏就为孙大旺物色了一位中意的女子,就连大婚的一切行程和安排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看到这么为自己着想的正妻,孙大旺誓,他将来一定要更加努力挣钱,对夫人们一视同仁,让他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孙大旺新娶的小妾是王氏,比孙大旺整整小了2o岁,她之所以愿意嫁给孙大旺,是因为王氏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很困难,她的母亲看她有几分姿色,便趁着她年轻赶紧把她嫁了,还能收点彩礼,不然以后赖在家里就是个赔钱货。

王氏嫁给孙大旺不到一年就怀孕了,隔年便生下了一个儿子,王氏的肚子这么争气,孙大旺开心得不得了,赏了王氏很多珠宝饰,可不幸的是这些珠宝饰都被王氏的母亲收走了,念在从小到大的养育之恩,王氏并没有计较。

很快就到了儿子的周岁宴,孙大旺想在周岁宴上给儿子抓阄,他在抓阄盘上准备了一个大元宝和一支毛笔,如果儿子抓的是元宝,他就给儿子取名“孙添财”,让他以后和自己学做生意,如果儿子抓的是毛笔,他就给儿子取名“孙添才”,让儿子以后学习之乎者也,考取功名。

抓阄开始了,大家都盯着这个连路都还不会走的小娃娃时,他一鼓作气,抓起了盘中的毛笔,这下孙大旺笑得连嘴都合不上了,并且在心里念叨;“我孙家要是能出一个状元就好了,希望将来如我所愿呀!”

孙大旺正祈祷着,门口的下人提着一条鲤鱼进来了,他说这是海边的渔民刘老汉今早捕鱼的时候捕到的,孙老爷平时对乡亲们都很照顾,恰逢今日孙府摆周岁宴,希望少爷将来可以鱼跃龙门,就给送来了。

孙大旺此时已经四十岁了,可以说老来得子,再加上周岁宴上还有人送来鲤鱼,他觉得真是好兆头,于是收下了。

收下鲤鱼后,孙大旺想,到底是清蒸好还是红烧好,这鲤鱼活蹦乱跳的,这么新鲜,肯定很好吃。

可这时,儿子孙添才扔掉了手中的毛笔,示意要抱鲤鱼。

说来还真是奇怪,当这小娃娃把鲤鱼抱在身上的时候,鲤鱼就一点也不闹腾了,仿佛被收服了一般,非常地乖。

孙大旺见此,就问儿子:“才儿这是要清蒸还是红烧呢?爹爹让后厨做了来吃可好?”

不说还好,这一说要把鲤鱼煮了来吃,才1岁的孙添才竟然急得哇哇大哭,他紧紧地抱住鲤鱼不松手,直到周围的人说不吃鲤鱼了,他才止住了哭声。

孙大旺觉得儿子还不懂事就对生命如此珍惜,他决定顺应儿子的意思,放了这只鲤鱼,不杀生了。

接着,孙大旺便对儿子说;“才儿,和爹爹一起把这小鲤鱼放生到院子里的池塘可好?”儿子乐呵呵地笑了。

当父子俩靠近池塘的时候,儿子孙添才双手张开,鲤鱼一下子就滑入了池塘中,可能是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刚刚落入池塘的鲤鱼忽然跳起,从水中跃出,来了个现场版的鲤鱼跃龙门。

在场的宾客无不惊叹,变色离席,纷纷望向水池的方向,拍手叫好。

唯有这孩子的外婆嘴里嘀咕着;“这么好的一条鱼用来放生,太可惜了,这新鲜的鱼肉多美味,真是搞不懂这些有钱人家的想法。”

一整个晚上,这外婆都板着个脸,还是自己的女儿推了一下自己,才勉强挤出一点笑容,以致于不太失礼。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八年过去了,周岁宴还抱在怀里的孩子,一瞬间就变成了一个会跑会跳,在院子里和两个姐姐玩得满身是泥巴的淘气鬼。

孙添才很喜欢和姐姐在院子里踢毽子。一日中午,孙添才刚刚吃完午饭就去后山玩泥巴,玩累了就回到自家院子里又和姐姐踢起了毽子。

忽然一个高抬腿,来了个临门一脚,把大夫人赵氏屋子里的花瓶给打碎了。

大夫人平时虽然和蔼可亲,但这一脚不仅踢碎了花瓶,还把正在午休的她吵醒了,她起床一看,顿时心疼起来,生气地说:“这是谁弄的,这花瓶可是个古董,是我生辰的时候老爷特地托人从京城物色的,谁打碎的?站出来。”

她完脾气之后,没有一个人敢吱声,屋里的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认。既然如此,大夫人就准备一个个家法伺候了。

就在这时,8岁的孙添才一蹦一跳地走了进来,他跪在地上,撒娇地说:“大娘大娘,这花瓶是我和两个姐姐踢毽子的时候不小心踢坏的,您要罚就罚我好了。”

赵氏虽然生气,再加上这儿子不是亲生的,可赵氏心地善良,对老爷的孩子都是一视同仁,可以说她对这个妾生的儿子更加宠爱,一听是这个心肝宝贝闯的祸,连气都不生了,接着她一脸宠溺地说:“我的儿,原来是你这个小淘气踢的,下次玩要小心点,回头你爹又要打你了。”

这话刚一说完,孙大旺就从大门进来了,他来到房间,看见打碎的花瓶和跪在地上的儿子,知道他又闯祸了,生气地说:“你这个逆子,一天到底要闯多少祸,今天又要我家法伺候了是不是?”

一旁的赵氏赶紧出来打圆场:“小孩子不懂事而已,又不是故意的,相公何必如此动怒,你看他跪在这里就已经知道错了。”

说罢,赶紧转头对准孙添才:“才儿,还不快向爹爹认错,你就说下次不敢了。”

可这两父子就跟上辈子有仇似的,儿子孙添才把头一扭,给了他爹一个白眼,还不忘嘴里气呼呼地“哼”了一声。

见儿子如此顽劣,还没大没小,孙大旺更加生气了,对媳妇赵氏怒吼道:“你看看你们平时把这个逆子惯成什么样子了,你以为我是为了他打坏一个花瓶生气吗?刚刚到村口的时候,李婶就和我说这逆子朝她家猪圈扔石头,结果她家的几头猪到处躲避,惨叫连连,有一头还受伤了。听完李婶的话还走不到一百米,刘老汉看见我又说这逆子把他家门前那块田里他刚刚种上的菜苗都拔光了,我是生了个仇人吗?天天被左邻右舍这么追着告状?”

说完,就不顾媳妇的反对,叫下人拿来了棍子,让孙添才趴在凳子上,打了二十大板,打得儿子奄奄一息。

本来孙大旺还想再打的,小妾王氏知道后,忽然冲进了屋子,跪在儿子旁边哭着说道;“老爷,您只有这一个儿子,真的要打死他吗?他死了我也不活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