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1章 守与跑下(第1页)

金军大兵压境,在“坚守”还是“跑路”的问题上,赵桓一直摇摆不定,经过李纲苦口婆心的劝说,赵桓总算趋向于“坚守”。

大臣们刚要退出福宁殿,一位内侍进来报告赵桓道“皇后已经将南幸的行装都准备好了!可以立即出了。”

赵桓一听,脸色大变,马上又变卦了,他慌乱地从御榻上站起身来,大声道“朕不能留在这里了。爱卿们不要再争吵了。朕打算前往陕西起兵,再恢复都城!”

白时中、李邦彦闻言大喜。李纲则大惊,才决策多久,怎么说变就变?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啊!李纲见赵桓要走,情急之下,口中大嚎一声,跪倒在地上,冒死匍匐过去,抱住赵桓的大腿不肯放手!

赵桓想走被李纲拖住,想怒又不忍心,正在尴尬之际,赵桓的叔叔燕王赵俣、越王赵偲进殿来,也认为固守待援为好。赵桓听了,只好又改变主意,回过头来对李纲道“朕就为你留下来!统兵抗敌的事,由你专门负责,不要有任何差错!”

这话就有点杀气腾腾的味道了,赵桓的意思是,既然你李纲坚持要我留下来,那京城防御,由你负责到底,如果有差池,我拿你是问。李纲当然不笨,惶恐不安地接受命令。

到底是坚守还是跑路,这个问题难道就这样解决了吗?事情并非如此,“逃跑派”还在想办法!初四日晚上,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还请赵桓接见,再次提出南幸的问题,赵桓瞬间又改变了主意,当场对白时中、李邦彦表态,不能再等了,第二天早上就出。

初五日早晨,李纲进宫,见宫内的禁军全副武装,赵桓已经坐上了乘舆(天子的车)。李纲慌了手脚,急中生智,对着禁军高喊“将官们,你们是愿意坚守宗庙社稷,还是愿意随陛下南巡?”

禁军都高声回答“我等愿意死守!”

李纲心中有了底气,拦住赵桓乘舆道“前两天,陛下答应了臣,说留下坚守,怎么现在又要走?如今六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城,愿意以死坚守,陛下南幸,万一中途军士离散,陛下靠谁来护卫?敌军已在眼前,如果获悉乘舆刚走不久,派骑兵疾追,陛下依靠什么抵抗敌军?”

李纲一连串的问,特别是最后一句意思是“你想逃,一下子逃得了吗?”彻底击中了赵桓心窝,赵桓再次改变主意,传诏让皇后回宫,其他禁军停止出,留在京师坚守。禁军听后,都跪拜喊万岁。

赵桓在“守”和“跑”的问题上,如此犹豫不决,如此反复多变,这样的领导素质,确实让人无语!

赵桓回殿,正式下诏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授以便宜从事的权力,另外任命“马军都指挥使”曹曚为副使,算是正式下了决心,要守汴京了。

鉴于相白时中口口声声要跑,赵桓为了暂时安定人心,进行了人事调整。将白时中罢免,任命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即相,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即次相;“尚书左丞”赵野进位“门下侍郎”,翰林学士王孝迪为“中书侍郎”,“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李纲仍旧为“尚书右丞”。

随后赵桓听李纲建议,亲自登宣德楼,对六军宣谕,确定要军民同心,共同防守京师,李纲总领其事。

李纲命各军准备守城军器械,并用“百步法”分兵守备,即四壁城墙,每一壁用正规军一万二千人;又编马步军前后左右中四万人,每一军八千人,分设将官统领,派前军守护东水门外的粮仓,后军守护东门外樊家冈,李纲命各军加紧演习防御战法,可惜,金军留给李纲的时间不多了。但是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操练,防御体系初具模型。

初六日,斡离不的金国军队渡过黄河,逼近开封城。朝廷传檄各路迅率兵赴京都勤王。

初七日,金军前锋抵达都城西北,抢占了开封西北“牟驼岗”的“天驷监”,这个地方是大宋养马的场地,郭药师以前到过此地,因此向斡离不建议先攻“牟驼岗”。因为赵桓对坚守犹豫不决,耽误了几天宝贵的时间,李纲接手京城防御的时间紧迫,对城内防御布置都还不十分完备,哪里还有时间将天驷监的马匹转移?让金军一袭得手,斡离不因此缴获了宋军两万匹战马,还有堆积如山的养马饲料。

佐料再来说说李邦彦。李邦彦成了次相后,对赵佶更加阿谀奉承。每次宴饮,不顾宰相身份,自己扮演倡优(和前面徽宗时期的宰相王黼何其相似!)演戏,在演戏中夹杂市井粗俗笑话,用以取乐。

一日,李邦彦侍奉赵佶欢宴,他预先将生绡画成龙形花纹,贴在身体上,喝得高兴时,李邦彦竟脱了外衣,裸露自己的纹身,口出猥亵的话语。赵佶见状,也觉得过分了,拿起手中拐杖作势要打李邦彦,李邦彦也不害怕,却起身逃窜,赵佶追来,李邦彦虽是进士出身,身手颇敏捷,手疾眼快之下,沿着宫殿的木柱子爬上去躲避。

恰巧郑皇后从内殿出来,望见了这出“狗撵耗子似的精彩好戏”,不由得皱眉对李邦彦道“你可以下来了!”

李邦彦却一手做倡优姿势,捏着嗓子娇滴滴地回答道“黄莺偷眼觑,不敢下枝来!”引得君臣哄堂大笑。

郑皇后叹息道“宰相如此,怎么能治理天下?”郑皇后还有一句潜台词,有什么皇帝有什么臣,能不让人忧心?

殿中所谓的庙堂大臣,见识远不及一女流!

喜欢精彩纷呈宋王朝请大家收藏精彩纷呈宋王朝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