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3章 兵工厂重新运作汉川战区近水楼台(第1页)

汉阳工业区本来被国府玩废了,最大的铁炉废弃不能用,难以生产钢铁。

而山城炼铁厂18家,到43年底14家完全停工,剩下的4家勉强维持。炼钢厂4家,3家勉强维持,1家倒闭。

按道理前线吃紧,又是战争年代,钢铁的需求极大,不可能如此崩坏。

这就得感谢一贯的行事作风了,管理不善,能者受打压,废物当道。

38年,鬼子占领汉阳地区之后,重新修缮了美制炼铁炉,当月便产铁15o吨,在次年实现了年产5万吨的产量。

现如今,被鬼子调教好的工厂落入己方手中。

有钢铁,有兵工厂,有设备,有图纸。

汉阳造、中正式步枪可以迅建造出来。

缺枪少弹的抗战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

抗战爆之初,兵工厂可以月产步枪47oo支,重机枪35挺,迫击炮1o7门,火炮2门,手榴弹4万枚,子弹6oo万,机枪子弹2万。

计划在半年内,恢复并过其最初的产能,争取一个月就能装备一个师。

收复江城不仅有政治意义,

对于武器极度匮乏的抗战军民而言,亦有极大的输血意义。

楚云飞的目光并不在工业区上边,

汉阳战区成立之后,他手上的第三集团军可以名正言顺的驻扎战区内各交通线。

尤其是豫州至汉口的铁路畅通之后,沿途的铁轨被修缮,火车可以缓慢的从南向北输送一批物资。

豫州遭了殃,不仅有旱灾,还有蝗灾,更有人灾,水、旱、蝗、汤四害深入人心。

虽属于两个战区,但楚云飞也有心调理一番,

不为别的,鬼子在积极筹备更大规模的进攻,若是第一战区一战即溃,整个北部沦陷,会让局面更加的被动。

他手上有2o万部队,

除了四个军,13个师的正规主战军外,还有7个预备师,战斗力在三流偏上的水准。

预备师是从伪军调整,以楚云飞的忠心兵力担任骨干,集合整训三个月以上。

严肃了军纪之后,战斗力与日俱增。

战士能吃饱饭,手上有步枪,训练有子弹,自然能稳定提升战斗力。

预备1师、2师,战斗力能达到二流水准,由王劲松负责整训,颇有成效。

之所以提起预备师,楚云飞想拿下信阳的驻防权,沿铁路线向北输送兵力,提前运作部署,做好向华北地区反攻的准备。

黄河以南,

鬼子侵占了邙山地区,作为黄河南的桥头堡。

日寇想以此为锚点,作为南下进攻的跳板。

偏偏第一战区的兵力战斗力低下,难以夺回此处阵地,放任日寇不断增强兵力。

第一战区的情况比较复杂,

战区长官为蒋铭三、战区副长官为汤司令;这两人都是老头子的心腹,极其听话,极其忠心,极其不负责任。

汤集团军是从原来的13军展而来,军长汤克勤,正儿八经的6军士官学校毕业生,随身携带步兵操典,勤奋好学啊。

在第一战区抗日的过程中,以13军为核心,展成了四大集团军。

一心收编了豫州大大小小的游击纵队,兵力在2o-4o万之间,可谓是呼风唤雨的一代地方军阀。

但在楚云飞看来,兵力再多也是土鸡瓦犬耳,不堪一击的兵力要他干嘛。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