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4章 瓦解东林党三(第2页)

随后,其他的文官们也纷纷以辞职来抗议,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情感,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沉痛不已,一个个表现得跟忠良死节之臣似的。

整个朝堂陷入了僵局,文官们的辞职声此起彼伏,这么多人同时请辞,在各个朝代都是少见的。

这种奇怪的氛围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最后,赵耀“不堪压力”,做出了口头上的让步,表示会从长计议,重新考虑科举改革的合理性,并愿意与文官们一起商讨改进方案。然后,表现出慌乱的样子,赶紧宣布了退朝。

文官们自以为抓住了赵耀的软肋,次日的朝会上,集结了大大小小一千多名官员,集体上书请辞。

他们以为,动静闹这么大,一定能迫使赵耀妥协,结果,赵耀这一次根本不挽留,直接拍板道“滚蛋,全部滚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那些请辞的官员,大部分是东林党系的,还有些刷存在感的跟风狗,能力没多大,演戏的本事倒是一套一套的。这下全部蒙蔽了,剧本怎么没按计划展?白给一波。

本来赵耀还为如何收拾这些人头疼,没想到他们自己就辞职了,省了不少事儿。

十二年来,从工农兵大学毕业的学生已经累计达万余,这些人的实干能力比舞文弄墨的儒生强多了,空出来的官位全都被赵耀火安排完毕,科学的势力更进一步。

这还没完,那些已经辞职了的官员,没几个是干净的,或多或少都有些贪污腐败行为。之前没有合适的人选,需要他们干活,赵耀对这些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就不必客气了。

辞职的官员们,刚回到家,还来不及悲伤,中情局的特工就带着搜查令来了……

一个月内,查处贪腐案件上万起,收缴耕地几百万亩、银元几千万、宅子几万座。

对于赵耀来说,贪官污吏就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从国家和百姓手中攫取财富和资源,将其纳入自己的私人口袋。

这种行为虽然会导致国家财政的流失,然而,只要中央集权制存在,赵耀就不得不依靠这些贪官污吏来维持统治秩序,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资源。

有时候,赵耀会默许或纵容贪污行为,以换取政治稳定和权力平衡,中央集权制下,贪污腐败现象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像养猪一样养起来,需要的时候抓一批出来锤,开闸放水,缓解财政压力,这可比收税要容易多了。

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贪官无疑是最优良的资产。

年化收益率很高。皇帝不能做的,他们可以做。

避嫌效果好。百姓要造反,逐步平仓一部分贪官,稳定市场。

名誉加成显着。高位时全部清仓,既铲除了贪官又增加了财政预算,皇帝名利双收。

要想让官员为自己卖命,必须给够好处,财政预算有限,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高工资,那就给他权,让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

本质上,贪官能得到好处是因为皇帝给的权,所以,贪官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皇帝的权,环环相扣,皇帝的统治就更牢固了。

要知道,皇位人人都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政权,光凭皇帝一人怎么维持统治?一个太监都使唤不动。

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百姓,才能巩固政权。

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话的贪官,保留听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皇权,又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戴。

官吏只要敢贪,他的把柄就在皇帝的手中,他要是敢不听话,皇帝随时可以借反腐之名灭了他,贪官要想不被灭,就只有乖乖听话。

随时高举反贪的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认为皇帝是好的,不好的都是那些贪官,一切责任都可以推到贪官的身上。

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皇帝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皇帝的爱民政策。

当民怨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宰几个贪官,为民伸冤,再把收缴的财富放进腰包,不负搜刮民财之名,而得搜刮民财之实。

用贪官来培植死党,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收贪官之财来实己腰包,这就是自古以来惯用的帝王之术。

当然,赵耀清算这一批贪官的目的,反贪是其一,抄家是其二,主要目的在于瓦解东林党。

喜欢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请大家收藏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