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8章 白马县容人之量(第1页)

秦世亨能够再度来到白马县,元道中十分高兴,本来想把他安排在自己的家中,可是秦世亨死活不答应,非要找个院子租下来,准备长期在这生活。元道中一想,罢了,深井胡同附近的院子还多,找个干净点的你先住着呗,那么多流民都收容了,还能让你花钱!

秦世亨本来想婉拒,但是一想今非昔比,脸上可以客气,钱兜不允许啊,于是顺从的听了安排。和元道中来到深井胡同,往西城门去的方向上,正好有个谭家宅,老谭家人元道中都相熟,而且还有些交情,住在这里料也无事。这院子虽然不大,但是幽静的很,两棵上百年的大树几乎比白马县都早,住在这里冬暖夏凉,更省是非!

秦百川看了院子很高兴,好像冥冥之中感觉,这就是自己久别重逢的老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秦世安等人巴不得有个住的地方,免得颠沛流离太煎熬,现在有个现成的院子,还不用花钱,干嘛不住呢?十几个人高高兴兴的放下行李,入乡随俗搞入住。

元道中更是高兴,私下里叫住秦世亨问:“世亨,明天跟我去县衙如何?”

秦世亨既然来了,也想有个事干,于是爽快的答道:“一切听大人安排!”

“好!好!”元道中忍不住的说:“明天我在县衙等你。”

元道中走后,秦世亨及家人开始收拾院子,因为许久没有人住,绿草青苔到处都是,整理完后又开始打扫房间,修门补窗,最后分配房间,才算彻底住下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太阳早早的就升起来了,没有了云彩的陪伴,它显得格外亢奋,阳光照在身上有种被炙烤的感觉。

秦世亨吃完饭,嘱咐家人多出去转转,熟悉一下环境,然后马不停蹄的来到县衙,觐见元县尉。

元道中昨晚就给武忠廉禀报了秦世亨的事,武县令听完大喜,秦世亨曾为白马县立过大功,现如今迁来此处,真是恰逢其时,白马县太需要人才了,尤其是像秦世亨这样的!

在元道中的引荐下,武忠廉的肯后,秦世亨顺利的当上了捕头,由于刘正泰在家养伤,秦世亨就成了元道中的左膀右臂,跟着他熟悉白马县的人脉,好好栽培栽培。

这几天城外的流民越多了,尤其是东门和北门,都是因为河北战乱,人们从北门渡口,或是东边的浅滩,跋山涉水过来的,听说白马县官正民醇,便想进来讨生活,可是到了城外就被堵住了,他们哪里知道,白马县刚刚经历生死存亡。

元道中看了直皱眉头,怎么城外还有这么多人?吓得他城门也不敢开,这要是一下子涌进来,出点事怎么办?可是转念一想,不放他们进来,时间一长,肯定也好不了,真是进退两难!

回到县衙,元道中把流民的事给武县令汇报,安全的事武忠廉没有什么想法,但是白马县被劫掠之后,为了召回流走的百姓,他也做了不少难,现在好不容易有人来了,就傻傻的关在门外吗?

元道中也想把他们引进来,表面上看是流民,实际上都是好人,若是流氓神棍,哪里会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到处跑,都是些祈求安稳生活的人,无奈之举。

再说了,白马县遭受大难,人员伤亡不小,把这些人补充上来,无论是守城还是安居,对白马县都是极大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问题不辨不明,通过这次商谈之后,决定6续放人进来,安置在城内边边角角,前期供吃供喝,后期自食其力,同时加大巡逻力度,避免人多生乱。

城外的百姓高兴坏了,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些已经走了的人,听到消息也都赶回来了,白马县因为他们而充实起来。

元道中索性城门大开,只将西门关闭,同时派人去西邙山附近打探虚实,甚至于蹲点,一旦有变,能够立刻采取行动。

城内的官兵承担起护城大任,并源源不断的扩充兵员,如今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兵匪一家,谁知道啥时候会被什么人给盯上,有备而无患耳!

很多新来的年轻人不知道如何营生,当陪戎副尉就理所应当的成了最佳追求,虽说也是玩命的勾当,但可以解决眼前的生计问题,更何况到哪里都是一样,找个有人情味的地方,勇敢的拿起武器扞卫自己的尊严,也是值得一搏的!

白马县不仅没有因为放流民百姓进城而动荡,反而因此呈现了繁荣的景象!

由于太多兵勇的加入,元道中决定让秦世亨主抓训练,一是他刀枪棍棒样样精通。二是走南闯北见过各色人种,融合很重要。三是刘正泰归队了。

秦世亨也不客气,把人练得嗷嗷叫,他不像军队上讲究排场,一板一眼威风凛凛,而是注重于实战,各种绝活一露没有人不服的,谁要是敢不听话,那绝对是吃不完的亏,受不完得罪,出不玩的洋相,所以秦世亨现在混的是如鱼得水,八面威风。

由于元道中的准入政策,白马县每天都有几百人进入,但也有离去的,原来堵在城外的时候,后来者看见这么多人守在城门口,就开始互相打听,当知道白马县如此受人崇拜羡慕之后,都想留下来当个顺民,人是越聚越多。现在出入自由了,着急投亲靠友的,也懒得去打听,有时候根本想不起来,所以路过的便真的成过路的了,反而没那么拥挤了。

刘正泰每天都在协调入住的事,一旦有空就开始练刀练飞镖,这几年丢下的功夫,是时候捡起来了,兵荒马乱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现在有白马县这个大城护着,妻儿老小还能保全,万一哪天城破县毁,一家人就全靠手里这把刀了。

这天刘正泰正在向师兄讨教刀法,忽然允升来报,自己的兄弟允庆从西邙山回来了,有大事禀报。

元道中大喜,慌忙叫允庆前来,问道:“允庆,详细说说!”

允庆比允升小三岁,长得古灵精怪,看见元道中就地跪倒拜服道:“元大人,我按照您的吩咐,去西邙山农户里打探,现已摸清楚了。”

允升嫌他墨迹,提醒道:“兄弟快些说吧!”

元道中摆手不让他打断,看着允庆等他说。

允庆多明白,细细说道:“元大人,那西天圣德文武大王司空不来已经死了,现在白灵宫里是柳学州当家,二大王是沈彦。司空不来死后,柳学州打回到山寨里,把司空不来的心腹都诛杀了,还砍死了司空不来未满月的儿子,至于那些怀孕的妃子也都撵走了。”

“那司空不善呢?”元道中不解的问,司空不善是司空不来的兄弟,大哥死了,做兄弟的在哪?

允庆笑着说:“山寨里的人都说是你打死的!”

“胡说!”元道中回想起那天晚上的事,忙说:“司空不善翻下城墙逃走了,并未见人。”

允庆也解释不了,只是说:“反正山寨里的人是这么说的,现在的白灵宫,柳学州说了算。”

元道中点点头,又问他:“现在山寨里有多少人?”

这个允庆知道,说:“元大人,我打听的这个人,是山寨里做饭的,他说攻打白马县之前,白灵宫大大小小吃饭的有上万人,自从柳学州回来之后,只有不足三千人,现在每天都有增加,也就三千五百人左右。”

元道中听到这里如释重负,司空不来带领几千人前来攻城,死伤过半不说,吃了败仗溜走打小差的也不在少数,再加上柳学州清理门户,偷跑下山的,看来山寨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山寨了。就算这三千五百人个个勇猛异常,也不敢跑来攻城,就是来了也不惧。

刘正泰也很纳闷,司空不善的功夫并不差,怎么都说他死了呢?于是问允庆说:“允庆,可曾有人见到司空不善的尸体?”

“那倒没有!”允庆回想着做饭人的话说:“司空不善第一次出来攻打白马县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据说司空不来就是去报仇的。”

“怪不得!”元道中叹道:“这一仗只见到了司空不来,我还以为司空不善一直在暗地里搞偷袭呢,原来是死了!”

“死了的好!”刘正泰说:“死了我们还少个劲敌!”

元道中站起来对允庆说:“庆,跟我去回禀武县令,准备开西门!”

允庆终于有了表现机会,屁颠屁颠的跟着元道中去见武忠廉,将自己打听的经过一五一十的都说了,武忠廉听了十分高兴,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白马县又渡过一劫。

在重赏允庆之后,武忠廉对元道中说:“道中,是时候犒劳一下功臣们了吧?”

元道中笑着说:“全凭大人做主!”

“哪里话!你才是最大的功臣!”武忠廉握住元道中的手臂说。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