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0章 第130章(第1页)

13o

在魏王赶到之前,就有人来处理这件事了,正是赵天放。他官帽歪斜,官袍被扯东扭西歪,边擦汗边上前将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原来今日是放赈济粮的日子,为了节约人力,赈济粮并不是天天放,而是三日一次。

所幸现在天气寒冷,也不怕下的赈济粮坏掉。

这赈济粮也不是第一次放,城东这片的百姓也都知道规矩,到了时间在衙役的监督下排着队,按照临时现编的户籍黄册放。

也就说在册者有粮,不是登记在册者无。

这也是魏王在那几个师爷的建议下,临时定下的荒政条例之一,为了防止生流民四处迁徙,以及奸人趁机作乱。

也是魏王自打来到太原后,生的乱子太多,算是防微杜渐吧。

灾民们领了赈济粮,有的藏在怀里就匆匆走了,也有的没有家累当场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谁知人群中突然生乱,竟是几个灾民吃了赈济窝窝后,倒地不起,口吐白沫。

因为人太多,人群里又有人趁机煽动,说钦差贪了朝廷赈灾的粮食,下这不能吃的窝窝头充数,才害得有灾民被毒死。

本来最近城中就谣言不断,这下更是印证了谣言之说。

灾民们朝不保夕,人人自危,这下更是群情愤涌起来,冲击了赈济粮放点,还打伤了负责放的衙役。

似乎现魏王不同寻常,被兵卒挡在外面的人群骚动起来,有人隐隐喊着这就是钦差,人群里骚动更大,随着有人叫喊着让钦差给个交代,让给交代的声音越来越多,汇集成一道巨大的声浪。

负责挡住灾民的兵卒被人流推着往后退着,眼见局势快要失控,这时人群外响起阵阵脚步声。

这些脚步声节奏一致,嗵嗵嗵作响。

人群被从中分了开,一队戴大红折上巾和肩巾,穿短罩甲,手持着雁翎刀的兵卒小跑进来,为的是个穿着山文甲的将士。

正是王百户带着人来了。

这些人方一站定,就半抽出手中的刀,做防卫状态。

随着长刀的出鞘声,人群顿时安静了。

魏王回身环视人群。

他一身玄色长袍,身姿挺拔,满脸寒霜,目光像利剑也似,以至于被他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垂下头。

他一句话都没说,往一侧走了几步,弯腰在地上捡起一个赈济窝窝。

因为方才生的混乱,放点被砸了个稀巴烂,赈济窝窝也撒了一地。有的窝窝被人趁乱抢了,更多的却是被人踩在脚下,这大抵是现场唯一一个还算干净完整的赈济窝窝。

魏王捡起窝窝,拿在手里拍了拍灰。

似乎明白他要做什么,赵天放欲言又止,王百户也想阻挠,却没有魏王的动作快。

所有人都看着魏王的动作

不大的窝窝头,被他一块一块掰下喂进嘴里,直到一个窝窝头被他慢条斯理地吃完。

吃完后,他再度环视人群“若再有下次无故生乱,全部按谋逆论之。”

丢下这话,他就带着人走了。

人群里依旧静得落针可闻。

如果窝窝头会毒死人,为何钦差会吃这定是有人故意作祟,意图挑起民乱。

这些话不用说,灾民们就能明白,看着满地狼藉,那些能救命的赈济粮被来来回回的人踩得稀巴烂,有许多人都羞愧地低下头。

魏王走了,赵天放却不能走,他抹了一把脸,上前安抚灾民处理善后,还不忘替钦差解释。

不为站队,不过是他的治下不能乱罢了。

他是地方父母官,治下乱了,他先就跑不掉。

一场混乱就这样过去了,可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结束。

混乱的起源就是有人打歪主意,在目的没达成前,一切都不算结束。

所有人都忧心忡忡的,唯有魏王依旧安之若素。

连舒永泰都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去求见魏王。

“殿下,如今广丰仓日夜不停地做赈济窝窝,截止至今仓中余粮所剩无几,高粱、小麦仅剩米糠麦麸等还剩有许多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那些虫恐怕也快绝了,前来用虫换粮的越来越少”

魏王打断他的话“还能坚持多少天”

舒永泰想了想,道“若是保持当下的比例,大约还能撑二十多日,若是加大其中米糠麦麸含量,还能坚持一个半月左右。”

魏王如玉般的指节叩了叩桌案“按照一个月的量来配。”

仅此一言,再无多说。

舒永泰闻言叹了口气,也不好再多问,只能尽量往好处想,也许一个月之内就会有新的赈灾粮食送到。

可送来的会是什么

也许旁人明白,帮着魏王琢磨出这种赈灾窝窝的舒永泰之流,却十分明白恐怕借粮借得艰难。如今内忧外患,那些个作壁上观的大人们恐怕接下来会有大动作。

毕竟之前演的这一出出,不就是为了堂而皇之的来逼问钦差余粮有多少,如若广丰仓如今的处境被人得知,殿下就功亏一篑了。

其实在来这里之前,舒永泰并不是报着效忠魏王,又或者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而来。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