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23 克拉茨猜想 赛格(第2页)

初一早上起来吃饺子,康妙玟不爱吃韭菜,因此昨晚包的是青菜鸡蛋饺子、鸡蛋虾仁饺子、芹菜猪肉饺子三种口味。老两口的牙齿不好,吃的青菜鸡蛋饺子;另外下了两碗鸡蛋虾仁饺子给俩孩子吃,两对中年夫妻都吃的芹菜猪肉饺子。

*

大年初三开始到处拜年,康卫国现在也是个交游广阔的男人了,一连在外跑了几天,有时候跟奚绣蓝一起,但没有带女儿,康妙玟在家里看书。

等到大年初十,大部分单位开始正式上班,市政府下发了一份调令,调庐州理工大学人武部的康卫国到区政府人民武装部上班,名义上属于平调,但是从单位到区政府,实际是升职了。

康卫国很有点意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有升职的一天。

大学人武部的部长相当羡慕妒忌,“老康,你这是平步青云了呀。”

哪里哪里,不还是当个普通干事吗?

做的工作还是那些,就是换了一个单位,组织关系也从大学里调到区政府,工资上涨了一点,但不多。

康妙玟猜测可能是那幅牡丹和那几个字的因果。没听说市领导有谁特别喜欢国画和书法的,所以没准是用来送礼或是别的。总之是好事,就不多想了。

升不升职对康家来说没有什么影响,都是国家的螺丝钉,只是位置不同罢了。

*

到了2月,大二第二学期开学。

邹言从上学期开始就经常来找康妙玟,俩人讨论的东西大多都是数学,邹言也是搞数学竞赛出身,但他越来越觉得跟不上她的思路,她的脑子转的太快了,他原本引以为傲的聪慧在她面前经常被秒杀。

具体表现在他的作业上,他做不出来的作业,康妙玟只需要看几眼就说出了答案。

次数多了,邹言便要怀疑自己是个智障,怎么就是想不到呢?

康妙玟也觉得邹言的水平下降的厉害,现在都没法跟他讨论数学问题了,问就是他读的书远远不够。他的知识存储不够多,跟他说到一些数学题目,邹言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她。

唉,没劲!

她只能去找教授们,数学系的教授几乎都被她问过问题,最后她加入了苏淳教授的课题组。苏淳教授在研究“克拉茨猜想”,这也是一个世界级难题,猜想的表述很简单,“取任一正整数,如果是偶数,将其除以2;如果是奇数,将其乘以3再加1,然后重复这个过程,最后结果都是1”。

自从1950年德国数学家洛萨·克拉茨正式提出这个问题以来,难倒了许多数学家。

基本来说,一个数学猜想或数学难题,数学家们所要做的工作是证明它或者反证它,不论哪一种都足矣让你名垂数学史。当然越难的难题得到了证明或反证就越会被人长久的记住,比如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者——现在,费马大定理仍然是未解之难。

现代数学家很难在数学的多个领域都“精通”了,主要是分支太多,一名数学家终其一生能钻研一个方向就已经很了不起,苏淳教授也不可能搞太多课题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克拉茨猜想要证明“所有的正整数都符合”实际是非常难的,但康妙玟则问:“如果不是‘证明所有正整数’,而是‘证明几乎所有正整数’呢?我们可以分步解决这个猜想,先证明‘几乎所有’,再证明‘所有’。”

苏淳教授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实这就是一个“弱化克拉茨猜想”,在证明数学难题的过程中有时候确实会将难题先分出一个“弱化版”,也就是中间阶段;先解决弱化版,再来求证原本的问题。这就是“分步解决”的思路,绝大多数数学难题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解开的,比如哥德巴赫猜想经过了许多数学家的阶段性证明,目前最好的证明是1973年陈景润的“1+2”。

康妙玟在学习之余就会跑去苏淳教授的办公室跟其他人脑内风暴,其他人基本都是研究生,硕士博士都有,本科生只有她一个,显得特别的……特别。

苏淳教授非常喜欢她,也很照顾她,因为她来了,办公室里经常备着水果和饮料。现在比较常见的水果是能够长期保存的柑橘,保存得当的柑橘基本仍然能够保有柑橘独特的香气,水分流失的也不大。

饮料是瓶装果汁和汽水,还有各种饼干时刻准备着,仍然当她是个孩子——她也确实是个孩子,她还没成年呢!

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数学公式、数学符号,写了擦、擦了写,此路不通,再找一条路。

无数公式在她的脑中跳跃。

数字。

素数。函数。虚数。

有理数。无理数。

π

δ

χ

数学符号仿佛浮动在她眼前。

神经元仿佛触角,向四面八方伸出。

她极度享受这种玄之又玄的境界。

*

数学是简洁之美,但凡能以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脑袋取得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展,都会成为对自己最大的褒奖;那种成就感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比金钱带来的成就感强大、比被媒体宣传来的强大,胜过……一切。

当然,也不能整天都想着数学,除了数学之外,她还有自己的“平凡生活”。

数学在她的生活里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她选择放松的形式多种多样,会跟小伙伴去看看电影、去溜旱冰,绘画和书法也能让她放松,对于这两项技能,她掌握的很好,因此也带给她很大的成就感。

在数学之下。:,,。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