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赵高其人(第2页)

[我愿称主播为历史板块最抠门主播哈哈哈!]

“哪里抠了!这叫节俭!”尚谨辩解,真不是他抠门,他可不想面对哪一天想十连抽的时候发现刚好差一点点能量点的情况。

“谨,什么节俭?”

听到韩非的声音,尚谨这才想起来自己在韩非家中,他本是在等待先生梳洗。

“先生,我是在想,家中钱财不多,该节俭度日。”尚谨开始胡扯。

“你年纪还小,节俭做什么。你叔父俸禄六百石,还能让你饿着不成?”

“这不是想着能攒一点是一点嘛,我总不能胡吃海喝的。”尚谨这说的是真话,他从来不乱花钱。

“胡吃海喝?”韩非哭笑不得,他发现尚谨总有一些没听说过但是很贴合的词语,也不知是怎么想到的。

“咳,先生,明日就是十月了,按秦国历法,该是新的一年了。”尚谨知道自己又说了一个跟时代不合的词,连忙转移话题,“年末的时候,先生会想家里的亲人吗?我还未听先生说起家里人。”

韩非垂眸叹道:“那要看你说的亲人是谁了。”

“你若是说韩王安,我并不想念他。你若是说我的妻子,他们都在新郑,我也有快半年未曾见到他们了,自然想念。”

“我幼时并不得阿父喜欢,哪个为人父母的会喜欢有残缺的孩子呢?”

“不是那样的,还有许多父母,即使孩子身患绝症难以医治,也会拼命想让他好起来的。”尚谨在现代见过许多这样的新闻,更何况他不觉得口吃是极大的问题,“他们不喜欢才是他们的问题。”

“是吗?可惜我没遇到。”韩非摸了摸尚谨的头。

“我天生口吃,没人愿意听我讲话,碍于我公子的身份,除去我那些兄弟姐妹,其他人多是背地里嘲笑我,我自小也惯了。”

“我比你还小些的时候,就读书了,有商鞅管仲的书,有孙子吴起的兵书,也有各类的杂书。”

“我十九岁的时候,秦将白起率兵攻韩,取五十城。那几年我都在频繁上书,可惜兄长并未采纳,还常常斥我口吃,不愿听我说话。也许有五年吧,后来我便埋头著述。”

“直到后来,我拜师荀子,那段日子大约是我活的最自在的时候了,还有我的师兄,李斯,你还未见过他,或许今日便能见面了。”

“我跟着荀子学了六年,也不知他当初可会想到,到了最后我与师兄学到其他道上去了。”

“韩安并不聪明,想让郑国疲秦,却不想最后郑国修的渠反倒助了秦国。”

“其实我来秦国前,韩安将我请去,共谋弱秦。”

“先生……”尚谨震惊地抬头,韩非就这么把要命的事情说出来了?

“那时我以为,我的出头之日到了,我终于能一抒己见了,却不想,原来我和屈原没什么分别。”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一心为楚,最终连遭贬谪。他也一样,一心为韩,却只得到讥笑。

“我的家人,皆被软禁在新郑。韩安警告我,若是此行不可弱秦,又或是我助秦,我的家人即刻会被杀死。”

“这也,太让人心寒了。”尚谨蹙眉拍案,又问道,“那如果先生能与家人在秦国团聚?”

「系统,一会去韩国把韩王啄几口!」

宿主,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韩非沉默片刻,回答他:“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可我与其他投奔秦国的人不同,我始终放不下韩。”

“其实我知道,天下大势,终究要统一了,这也是我一直期盼的。只是韩不会是最后的赢家,或许我所求的,不过是能晚几年,给他们喘息之机。”

尚谨知先生心中百般滋味,半晌才问:“先生心中,秦王此人如何?”

“我明白,秦王政,必会成为那个达成一统的人,他和六国的君王都不一样。谁不愿辅佐这样的人?只可惜,他不信我,我也难以信他。”

“其实我是感激他的,他是第一个夸赞我才能的君王。你可知《伯乐相马经》?”

“他或许是伯乐,我却做不了伯乐选中的骏马。”

尚谨想起祖龙那句“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恨不得把这俩凑到一起互诉衷肠。

“伯乐与千里马?”尚谨想起商鞅的卫国,又试探着问,“若他愿意为你留存韩国血脉呢?”

韩非叹道:“或许吧。”

“先生,我明白了。”

*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习俗,后来演变成了重阳节。

这时候还没有重阳节,不过季秋的祭典筵席还是有的,加之是年末,格外盛大。

今日筵席在渭南的兴乐宫,离他们还算近,韩非和尚翟一同带尚谨出席。

「今天应该能遇到扶苏吧?」

秦始皇肯定会带他来的吧?毕竟是长子,感情肯定不一样。

尚谨伸长了脖子往嬴政的方向看,自然而然地看到了跟在嬴政身边的小孩,想来那就是扶苏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