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2章 法悦(第1页)

宛如平地一声雷,众生竞观龙入渊。洪毅离奇的故事,文采没法与那诗文相比,精彩却更胜一筹。要知道古人迷信,各种宗教大行其道,无非便是因为很多神秘无法解释,只能冠以玄学,胡诌八扯。

洪毅这几年算是看透了这一点,从萧战假借李淳风之名开始参悟,逐渐自留下的丰厚遗产中腾空而起,丝毫不费力气,如今更有大行公会背书,将其理论化,可谓如虎添翼。

这《别董大》,共有两,其一便是这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但其二却是今日相逢无酒钱的凄凉悲哀。高适算是仕途比较得意,比之杜甫苦闷的人生好了不是多少,到头来也是如此尔尔,何况他人乎。

洪毅越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这盛唐,繁华之下,龌龊多多也。不过眼前这董庭兰,确实不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想破了昏沉的脑袋,都记不起谁是高适,更遑论什么八百年前子虚乌有的往事。

不过乐痴之所以是乐痴,就是因为世间唯有音律能吸引大脑,其他的事情皆为过眼云烟。董庭兰很快清醒了过来,围着洪毅讨教着各种音乐问题。中国是文明古国,音乐自然出现的极早上,且展从未中断,至唐已较为成熟。

俗语讲一个人唱歌难听,是为五音不全,五音者宫、商、角、徵、羽,也叫五声。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乐器是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拥有骨笛这样的吹奏乐器。随着陶器的出现,“吹土为埙”也应运而生。公元前五千多年的半坡遗址中,便已有了埙的身影。其他诸如“滥竽充数”,“黄钟大吕”,“鼓瑟吹笙”,都是关于乐器的成语。

而董庭兰所擅长的七弦琴,又称瑶琴、玉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分为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剑式等。七弦琴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

其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琴棋书画,琴居位,是士人阶层必修的科目。诸如三国名人诸葛亮、周瑜,都是深谙此道的弄琴高手,琴道之影响力,可窥一斑。

洪毅手中,便有一曲《月满弦》,虽称不上名曲,却让洪毅觉得好听。艺术服务于大众,泰华的艺术不需要晦涩难懂的高深,反而是对百姓所喜,犹为期盼。这月满弦,虽是后世作品,但古风彩韵满满。

千帆尽去,月满西楼,琴台月下,挚诵情长,怅惋一段轶事,茶汤如霭,泛起几番涟漪,令人遐想无限。可惜洪毅所授,泰华尽用七阶音符,以阿拉伯数字代替,如此一来,便如同讲汉语,却语言不通,倒费了些周折。

所幸洪毅口哨吹得顺溜,大致演绎一遍,已有轮廓,董庭兰兄妹与洪毅、宜静一起研讨起来,竟浑然不觉,流光飞逝。直至夜幕降临,董庭兰已深谙于胸,举头望月,一气呵成,用古琴将此曲完整演绎一遍,众人方觉这落魄男子琴艺果然了得,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赏心悦耳。

这下一而不可收拾,几个人变得如胶似漆,除了睡觉分都分不开。洪毅将一堆好曲尽数托出,乐器上更是有小提琴、手风琴等图样原理,甚至钢琴这等复杂的乐器,洪毅都迫不及待的想交给老董。

毕竟日后闲暇不多,真正投入到音乐之中的时间,肯定有限。董庭兰自是大开眼界,痴迷不已,不仅乐器,歌曲也是收录了一些。论起这歌曲的词,先是先秦诗经,后有汉乐府诗,唐代流行五言七言,律诗绝句,都是极为严整的格式。

直到宋代,样式开始繁多起来,词牌名也多如牛毛,但仍讲求格式。而洪毅除了水调歌头、月满西楼几古风之外,都是流行歌曲,内容不算高雅,胜在朗朗上口,极易被文化较低的底层人民接受,这一点让董庭兰很是佩服。

要知道士人往往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水平一般却内心倨傲,普通民众是没有资格谈论艺术的。但这位郎君,显然身份不一般,却无一处不透着亲民的渴望,而且拿出的作品也非凡品。

就像那信天游,句句透着黄土地的苍凉,却高亢奋进,总有那么一股不屈的劲头,深深感染着董庭兰。董庭兰的音乐造诣可是师承大家,当时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他向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了这两家的声调,并把其技长的《胡笳》曲整理为琴谱。

其勤奋刻苦,天赋又极佳,乃至几十年后,声望成就就越了沈、祝两家,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代表。但信天游他是从未听过的,尽管自己是陇西人,但董庭兰仍觉得洪毅好像比自己更熟悉西北,那黄土的气息,粗犷的风情,尽在高亢的曲调中。

董庭兰觉得自己脱变了,如同一只金丝雀,前三十年,活在笼中,而今,笼门打开,新的广阔天地展现在了眼前,令他欣喜不已。老孟偶尔也会参与进来,写两小诗,描写一下山山水水,谱上小调,好不快活。

这是一种志同道合的法悦,非寻常快乐可比拟。倒是定邦与长宁不通诗文音律,处境略显尴尬,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将就着安媚儿,将泰华与大江南北的轶事拿出来分享一番,打时间。

老鸨子也经常来,看看这些豪客有何需求,自洪毅入住乐康居,已有十几日,那亮晃晃的金子,可从未短过一分一毫,当真是天上掉下来的财神爷。

如此入了初夏,天气愈的燥热。忽一日,老鸨子一脸委屈而来,对董厢兰附耳几句,又神秘兮兮的告辞离去。董厢兰眉头一皱,似有心事,其余人觉察异样,究其原因,却原来是漕帮的主事前来招呼,说近期将有贵客登门,着董厢兰与安媚儿接待。

长宁不禁大怒,自己这边从未少给银钱,这老鸨子竟还敢私接他人的活路,未免不将公子放在眼中。洪毅却不以为然,正好借此机会,想让安、董二人试试新曲新舞,看看反响如何。

不曾想,这漕帮所谓的贵客,可不是寻常人。

喜欢公元八世纪请大家收藏公元八世纪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