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0章 构建契约精神一(第1页)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耶稣说:“你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

这些话都是契约精神的最初形态,但这只是单方面的,只对自己有约束力,自己遵守契约,希望别人也遵守契约,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一人诚信一人立,天下诚信天下兴。”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温良恭俭让”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契约精神的雏形。

但这些道德标准过于松散,不成体系,没有展成完善的行事准则。

看孔子语录就像刷抖音一样,一条条刷过去很有道理很有快感,但全部合起来就无法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完整理论。

到了有矛盾的地方,别问,一问就是你没看懂孔子,细节全靠儒学大师们脑补,解释权归儒学大师所有,因而所以几千年都没有任何进步。

自秦以来,二千多年的展也只局限于家天下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潮起潮落间,由于统治阶层的思想禁锢,始终没有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先进的、行之有效,形而上的思想理论体系。

因而,德国着名哲学家黑格尔评价清朝说:“中国没有哲学,甚至没有历史,中国的文明还处在人类文明的幼年时期。”

这评价有其局限性,但伟大的哲学家都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他们的伟大来自于他们越了同时期的人,而不是他们的局限性。

在当时看来,这评价听起来很刺耳,极具侮辱性,很难让人接受。可时间会检验一切,现在看来,这句刺耳的评价仍然是准确的。

在印度,各种毒奶粉,假疫苗,地沟油,黑中介,烂尾楼……

老板不讲武德,喜欢pua、画大饼,没有一丁点契约精神,签合同的时候,薪资6-8k,到工资的只给你6块钱,毕竟写的不是6k-8k,没毛病吧?你找谁说理去?

……

把最基本的契约精神玩成这一套坑蒙拐骗,除了印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得出来。

如果印度当年没有被列强打开大门,估计现在还留着辫子,估计现在见到了高种姓还得磕头避让,叫一声:“老爷!”

系统全面的契约精神,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是西方数百年间从蛮荒迈向工业文明的根本保证,也是现代印度能走上展快车道的捷径。

那么,西方契约精神是如何产生和展的呢?

所谓契约说白了就是合同,类似的古代有地契、房契、卖身契,是彼此之间口头或者书面的约定。

而契约又可以分为私人契约和社会契约。私人契约规定了私人之间交换的伦理道德,社会契约规定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契约精神主要有三种起源:古希腊工商业文明,犹太教十诫,中世纪欧洲采邑制。

展过程分别经历了三种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交换正义论,阿奎那的德性论,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古希腊山丘林立,土地贫瘠,除了斯巴达等少数城邦,其他地区无法展出农耕文明。不种地就没饭吃要饿肚子,怎么办呢?

种地是不可能种地的,这辈子不可能种地,就是只有做做生意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用自己的手工业品换取粮食。

得益于地中海风平浪静,古希腊人划着洗澡盆就可以跨过地中海,到埃及和两河流域,售卖手工业品交换赚取差价来换取粮食。

因而,古希腊大部分城邦的文明形态都表现为工商业文明,而工商业文明又形成了两种精神——冒险精神和契约精神。

要穿越地中海,胆子小的人肯定不敢,于是诞生了古希腊的冒险精神,类似的还有福建人全球免签的移民精神,只要妈祖同意,没有福建人到不了的国家!

做生意要基于平等的交换,所以诞生了契约精神。

至于十诫,则源自旧约全书,出埃及记里着名的西奈立诫故事。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跨过红海来到西奈山,到山上跟神吹牛逼聊天,下山的时候背了一块石板,石板上雕刻的内容被称为十诫,这十条诫律是神和犹太人签订的契约,内容昭告全体犹太人必须遵守。

欧洲本身是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又是犹太教的分支,宗教经典对他们影响很深,契约的观念通过宗教经典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圣经》之所以分为《新约》和《旧约》,所谓的“约”指的是神和人之间的契约。

欧洲有着很长时间的封建文明,他们的封建体制和东方不一样,是真正的封建体制。

中世纪欧洲的采邑制就是一种领主和封臣的契约,君主把土地分封给大领主,大领主再分封给家臣,家臣再分封给更小的家臣,一直分到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级之间都是通过层层契约关系来维持的。

采邑制的本质是领主与封臣之间的土地契约,是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

从这三种起源可以看出,欧洲的契约精神源远流长,并非短时间成。

有自然地理结构下的经济结构导致的古希腊工商业文明,有希伯来宗教观念影响以及欧洲中世纪采邑制的遗留,从不同维度缔造了欧洲的契约精神,是欧洲契约精神起源的主体。

但是仅仅这些传统是不够的,欧洲的契约精神之所以可以展壮大,还需要思想家的理论加持。

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交换正义论”,主张在交换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交换主体的利益,对每一个参与交换的人要给予平等的对待,他把这种准则称为交换的正义。

他认为,在交换过程中不损人利己是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平等,亚里士多德的交换正义论,是古希腊最早的契约精神的萌芽,是维持工商业文明的基础。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