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1章 谢安崭露头角(第1页)

问题似乎已经陷入了死结,褚蒜子不同意撤换益州刺史的人选,而桓温在被诸葛无绪呵斥之后就选择了默不作声,其实就是无声的抗议,现在桓温是带着兵进的京,挟功自重,满足文武自然不敢小瞧他,所以桓温不说话,朝廷众臣就不敢妄下定论,生怕再逼反了他,又酿成一起苏峻事件。

面对这样的局面,谢安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虽然他现在还在司马昱的羽翼之下,但是通过褚蒜子的安排来看,司马昱想要真正的崛起还得等一等,谢安入朝也有两年有余了,还是一个尚书郎,这让自命清高的谢安很是不满,一直在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从当前的局面来看,应该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皇上,太后,臣以为,对于益州之事,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来实现。”

话音刚落,众人立马回头去看不知何时走出班列的谢安,只见谢安一袭紫色官衣,眉清目秀,神采奕奕的站在众人的后面,目光囧囧有神,显得十分的自信。

对于这样一个从五品的小官,一般在朝堂之上是没有言权的,平时站在班列里面又比较靠后,所以很容易被众人所忽视,现在谢安突然猛的站出来,确实是让众大臣及褚蒜子很是意外。

“奥,分而治之?说说看?”不管怎么样,谢安的建议还是引起了褚蒜子的兴趣,所以便让谢安继续说下去。

“皇上,太后,诚如桓将军所言,益州乃新收复之地,蜀南和蜀北众多郡县尚未收复,局势还确定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我军目前在益州当地部署的兵力还很少,成汉政权的残余势力还很强大,万一他们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导人,将他们的力量重新整合在一起的话,对我方确实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威胁,到时候若是来个大反攻,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啊。”谢安非常有策略,他先从宏观的角度出,客观的分析了朝廷当前在益州的形势还很危险,其实也就是从侧面肯定了桓温的想法,在当前比较严峻的形势下,益州更需要一个懂军事的行政长官。

谢安的举例子摆事实,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当前益州的形势,不由得也开始反思现在派一个宗室前去镇守是否合适。

而桓温更是充满感激,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他自然是知道谢安的才能的,虽然他十分乐见谢安的帮助,但是心中却又隐隐的感觉到,像这样一位聪明绝顶的人,将来会不会成为自己在政治上最大的对手?

“恩,那爱卿可有何好的建议呢?”显然褚蒜子对谢安的分析也颇为认可,同时她也希望能有个人打破当前尴尬的局面,缓和一下自己与桓温之间的紧张气氛。

“臣以为,益州方圆百里,南北距离过长,境内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其实这样是不利于朝廷的统治的;可考虑将益州一分为三,将桓将军新收复的地区以成都为中心,将犍为、广阳、广汉、汶山、临邛、眉山、巴东等已收复郡县合并为益州,由太后钦命的谯王司马无忌担任刺史;蜀北未收复地区可以巴西郡为中心,将汉中、梓潼、涪陵以及目前还被仇池国占据的阴平、武都等郡划为梁州,由桓将军推荐的周楚担任刺史;蜀南地区以建宁郡为中心,将牂柯、越巂、永昌、朱提等郡划为宁州,由桓将军推荐的孙恩担任刺史;以上三州行政由刺史负责,而军事依然由桓将军整体把握,这样已经收复地区由朝廷钦命的官员治理,可以解决掉桓将军的后顾之忧,让桓将军可以集中精力收复失地。”

桓温吃惊的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不停的打量的他,虽然谢安的建议桓温心中一百个赞同,但是谢安的才华也再一次的让桓温心生深深的担忧,所谓英雄惜英雄,桓温隐约的感觉到了谢安将来必将成为自己最大的威胁。

而同样的,谢安的建议也让褚蒜子及朝廷的众位大臣频频点头,谢安的建议有点像分槽喂马,当两匹马子互不相让的时候,就把他们分开喂,即可以保证每一匹马子的战斗力,又避免的内耗;

将益州一分为三,已收复的郡县由朝廷钦命的官员进行管理,未收复的地区单独设州治,由桓温全权处理,这样即满足了桓温要求政令统一的要求,又让益州不至于成为桓温的独立王国,妙,实在是妙啊。

褚蒜子非常满意,司马昱更加满意,谢安做为自己举荐的人才,正在一步步的挥出他的才华来,自己又怎能不高兴呢?

“诸位爱卿,可对此有何异议嘛?”褚蒜子还是老一套,不先表态,而是先问计于众臣,显得自己很民主的样子。

对于这样的计策,所有大臣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他们巴不得这样子做呢;

而桓温更是没有异议,本来只是推荐了一个人出任刺史,现在将益州一分为三,自己的亲信里面就有两个人担任刺史了,虽然梁州和宁州是新设的州,地方又偏远,并且尚未收复,但是在桓温的眼里,那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是早一天晚一点的事而已。

褚蒜子见众大臣没有什么意见,便满意的对何充说道:“既然诸位卿家没有意见,桓将军也赞同此事,那么中书省就尽快办理吧。”

“是。”何充应承道。

这个问题解决了,众人也是皆大欢喜,褚蒜子也非常高兴,正要宣布散朝,桓温又将自己西征期间,瘐援之派奸细到益州搞破坏的事情抖了出来,同时又命人将于喜、马亮等人带了上来,同时也把瘐援之带了上来当面对质,在铁证面前,瘐援之无言以对,只得默默的低下了头,等待命运的审判。

出了这样子的事,褚蒜子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若是说以前还顾及瘐冰的话,现在瘐冰已经形成废人,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及的了,而朝廷里的其他士族大臣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自然也是纷纷的对瘐援之口诛笔伐,大有杀之而后快的节奏。

而惜时瘐冰的好友当中,只有现在的黄门监王蒙为瘐援之说了几句好话,而桓温其实也并没有想治瘐援之于死地,所以见此情形,也是向褚蒜子建议不应对瘐家赶尽杀绝。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