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3章 第73章(第2页)

去上学。

赵柯和赵五奶提前坐在堂屋里了,在马家人到之前闲聊了几句马家的情况。

六河子大队比赵村儿大队富裕一些,他们是附近几个大队里先养上猪的。

去年,杨菲她妈回六河子大队的娘家探亲,回来就在老槐树下吹乎六河子大队条件好,提到了六河子大队有一只母猪下了一窝崽。

大队长赵新山听进心里,去六河子大队买了两个猪崽,这才有了赵村儿大队这两头快要出栏的猪。

马家的房子是三年前盖的,特地给二儿子马盛也盖了一间结婚的屋子。据马家说,俩人结婚,能给二十块彩礼钱。

这种条件,算是不错的,他们不愿意马盛结婚后跟赵萍萍住在赵村儿大队,很正常。九点左右,马家四口人马盛父母、大哥还有马盛本人到赵村儿。

赵村儿的猪圈收拾得干净,没啥异味儿,赵萍萍等人的时候,就和朱大娘一起在猪圈干活儿。马家人到村头跟赵萍萍汇合,免不了瞧一眼猪。三十多头猪,饲养员伺候得精心,个个溜光水滑。

马父实在地夸了一句:“长得挺好。”

马母则是瞥了一眼猪圈,说:“没我们村儿的猪大,卖钱还早呢。”

个头大小,得看月份,赵村儿大队这几头猪才养几个月。

有的人家,是会想要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占上风。

朱大娘有意无意地笑着说:“我们大队今年受灾小,不着急,是打算明年养够膘多卖钱,社员们分红能多点儿。"

杨菲妈的娘家人来借粮的时候说了,六河子大队今年受灾情况严重,已经打算把猪全卖了。比较下来,现在赵村儿大队的实力不比六河子大队差,明年很可能要超过六河子大队。当然,六河子大队的人不认可这个说辞。

马家父母和大哥跟着赵萍萍和马盛往家走,看见赵村儿家家户户的比上次来都要整齐一些,村里路也比之前平,心不断往下沉。

赵萍萍的弟弟还去当兵了。。

马家人当然希望儿媳妇娘家有实力,但不希望儿媳妇娘家太强势。两家人见面,双方互相打招呼,主要是赵柯和马家人认识认识彼此。赵小草嘴里成天挂着赵柯这好那好的话,马盛跟家里全说了。

马家人知道赵村儿的妇女主任年轻,但真见到了,还是惊讶于

她的过于年轻。然后马父马母一想到这个想到这个妇女主任在这儿,是因为赵萍萍家那离谱的要求,笑容都有些

勉强

大家互相寒暄完,纷纷落座。

赵建发夫妻都不是能说会道的,今天的主要发言人就是赵柯和赵五奶。

赵五奶跟马家夫妻俩好一通夸:“我之前就瞧着马盛好,好脾气、孝顺、能干……你们夫妻教得好。"

好话谁都爱听,马家夫妻面露喜色。

不过今天的目的,就是要议亲,马家夫妻开门见山:"我们都中意萍萍这孩子,结婚该有的,啥都不会少给萍萍,房子我们也早盖好了,结婚就有单独的屋子住。这条件……五婶儿,萍萍爹妈,没的说了吧?要我家老二搬到赵村儿,不合理。"

赵建发夫妻的观念,女儿出嫁应该去婆家,但赵萍萍主意正,大队现在也希望添人口,他们只能顺着。

现在马家夫妻这么说,他们都觉得有道理,说不出来啥,只能瞥赵柯和赵五奶。

赵五奶笑容慈和,附和马家夫妻:“是嘞,萍萍是我侄孙女,你们家不好,我咋能给孩子介绍呢。"

马家夫妻听这话,以为媒人认同他们,神情微微放松。

这个时候,赵柯出声问:“听说马大哥第二个孩子快出世了?”马家老大下意识地回复:“是,七个月了。”

赵柯闲聊:"听说大的是小子,这又添一个,能住下吗?"

马母瞬间警惕,说:“咋住不下,两米的炕呢,再说我大孙子再大一大,可以跟我们住。”

赵五奶道:“小的时候还好,孩子长到十来岁,咋也不方便。”

马母立马道:“一家老小住在一个炕上的人家多了去了,这样没啥好挑的吧?再说,以后俺们攒攒钱,肯定要再起新房子。"

赵柯问得直接:“是要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房子吗?”这就涉及到兄弟俩分家的问题了。

婚还没结,就提分家,马家父母都有些不愿意接茬。气氛有些凝滞。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