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4章 战争没有赢家(第1页)

从司空不来的营帐里出来,元道中现外面全乱套了,俨然成了火葬场,到处是喊杀声,空气中弥漫着蛋白质焦化的气味。白马县的骑兵已经不再袭击喽啰兵,而是干上了煽风点火的营生,只恨火不够大,火点不够多,老天爷的东风还没来!

元道中骑上马,想收拢住部队,可是面对熬成糊的一锅粥,任凭你怎么呼喊,声音都会被淹没在附近的火堆里,不会有一个人应和你,逃命的忙着逃命,点火的忙着点火。只有月亮好似预测到了这一切,早早的就躲了起来。

但这都没有关系,天空依旧亮如白昼,就连城墙上的官兵看见了,也在不停的呐喊助威,好像千军万马倾巢而出,包围了整个营寨。

喽啰兵们源源不断的往西潜逃,上路的跑快一些,下地的踉跄一些,跌沟里的连滚带爬,还有瞪着眼睛撞山上的,满头包像佛祖一般,完全没有了来时的一字长蛇阵队形,更像是山上滚落的核桃,漫山遍野都是。

元道中看偷袭成功,生怕喽啰兵回过味反抗,到时候得不偿失,慌忙跑来跑去收拢部队,这些骑兵还不过瘾,好不容易大干一场,正得胜之时,却要收手,但无奈元县尉命令已经到了,只好打道回府,等着升官财。

从骑兵出城到归来,历经一个半时辰,无人员伤亡,两匹马受腿伤,算是以微小的代价换得天大的便宜,元道中迎来人生迄今为止最辉煌时刻。

关上城门,城墙上的官兵纷纷下来迎接,像欢迎英雄归来一般热闹,适才的偷袭他们看得一清二楚,恨不得肋生双翅飞过去,多杀几个喽啰兵,多点几个帐篷,一鼓作气赶走这伙贼匪。

胜利归来的壮士自然受人优待,先是大量的水桶阵供他们洗漱,然后是美美的肉食香酒,随便吃可劲造,就连军马,也能痛痛快快的洗个澡,加个餐。

原本对传令兵嗤之以鼻的,站在墙头立过功的人们,这下终于另眼相看了,不再说他们是骑着高头大马却躲在城下的猴子,而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天兵天将。

元道中简单吃完饭,骑马回县衙,向武忠廉禀报战况去了,他心里很清楚,明天,会是一个没有刀兵的日子。

这一夜很短,短到天都已经大亮了,人们还在城头上呼呼大睡,突然,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贼匪撤了!”大家如梦方醒,纷纷站在城头观看,却见城外果然一个喽啰兵都没有,所有的帐篷几乎都被烧光了,各种武器,衣物,做饭的大锅,扔的到处都是,再加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冒着烟的粗布和野草,简直是世界末日。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疯狂的欢呼!

盛况很快传到了县衙,武忠廉大喜,陪同元道中前来西门查看,当看到城外颓败的景象时,又悲又怜,又惊又喜。悲的是战争虽然赢了,但是并不妨碍损失惨重,怜的是死的人太多太多,他们中间又有几个是罪有应得,惊得是这场战争总算是结束了,而且结束的这么快,喜的是白马县又渡过了一个难关,可喜可贺。

元道中请示完武忠廉,带领西城门守将殷弘毅及众官兵倾巢而出,来到喽啰兵扎营的地方,扑灭残火,收拾残局,将死尸抬到沟里埋了。

司空不来的确已经死亡,身上不仅有刀伤,还有枪伤,真是惨不忍睹,落到这个这下场,应该算是所有死难者中最罪有应得的,要不是他,怎么会有这场局!但是死者为大,一样入土为安吧,希望他从土里再钻出来,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

正打扫战场,忽然传来消息,有人现了喽啰兵的粮仓,虽然被烧毁了不少,但是他们几千人的口粮,还是很可观的。元道中快马来看,那白花花的大米肉食,简直可以让全城的百姓吃上几顿饱饭了,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全部拉走!”元道中喊道:“殷捕头,驾车拉。”

殷弘毅高兴坏了,慌忙叫人回去传令,多来马车牛车,先把粮食装回去,再把武器也拉走,最后看看凡是有用的,一律收回去,别败家子似的,不知道过日子的艰难。

马车牛车还没到的时候,人们一起埋人,等到车队到了,人也埋完了,开始收割喽啰兵的身外之物,一直忙活到中午,才算清理完毕。看着空空如也的大地,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中午加了餐,因为下午还有很多事要忙,雷石滚木要回收,一部分运到城墙上,一部分继续储存在城内,尸体要尽快掩埋,元道中说风云突变,近期可能会下雨,推脱不得。

受伤的官兵都分派到了城内的医馆,金宝山难以承受如此多的伤员,更何况他那里最多名贵药品,给刘正泰用尚可,给普通的官兵,他感觉有点肉疼。

要说大医精诚,还得是德恒医馆,李伯贤收治了最多伤员,而且用药准,包吃包住,照顾周到,得到了大批量官兵的赞誉,所以伤养的特别快。

萧仁远也收治了一批轻伤员,毕竟他的医馆离西城太远,只好多送点药材,分给李伯贤和金宝山,也算是出力不少了。

武忠廉本想开庆功会,他太热爱白马县的人了,在这片热土上,经历过太多艰难,但是都能逢凶化吉,自己出力太少,百姓出力甚巨,身为一方父母官,多少有些惭愧。

但是,受伤的官兵还未痊愈,城门还未打开,不知道西邙山的贼匪还会不会再来,只能再等一等吧,等到危机解除,伤兵基本康复,再好好的大大的操办一次,把白马庙也热闹起来,想想就高兴。

元道中将西城门收拾妥当,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这期间四门都是紧闭不出,司空不来曾经两次派人到白马县做内应,虽然一次成功一次失败,但是充分说明了,城门把关不严,给了贼匪可乘之机,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不然今后肯定会出大篓子,城外的人没有攻进来,倒是城内的人先砸开了门,真是讽刺!

还没等元道中想到办法,新的状况就出现了,这次是东门,连续几天有穿着破衣烂衫的逃荒者,从东边不知道什么地方而来,到东门后祈求进城,被拒绝后不走,赖在城外吃喝拉撒睡,而且人越来越多。

听说黄河北混战不断,民不聊生,尤其是一个盐贩子王仙芝,聚集了上万人,攻击官府要推翻唐朝,声势越来越大了。

逃荒的阵仗也大,他们不愿意频繁的缴税,一亩地交出五亩地的税赋,纷纷倒戈弃锄而走,希望找到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地方,吃口饱饭就行。

还是因为白马县的名声大,几次三番的守城之战打出了名声,再加上武忠廉和元道中以前的好威望,附近州县的百姓是慕名而来,连黄河北的流民都跑来了,堵在北城门嚷嚷着要进城。

元道中跑来跑去,最开始是东门,他以为那里的逃难者最多,不想到了北城现一个样,密密麻麻的人群像上帝丢弃的孩子,没人管没人疼没人爱,被火辣辣的太阳烧的直不起头,晕厥了不知多少人。

渐渐的,开始有人熬不住了,他们破口大骂,骂武忠廉,骂元道中,骂王仙芝,连玉皇大帝也骂了起来,这是什么世道?为什么就没有个活路,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但是,他们终究不敢死,骂完之后,心里没有更痛快,反而更绝望了,没有人会帮他们的,这么多张嘴要吃饭,谁敢收留,现实便是如此。

他们只能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找一个地方,当儿子,当孙子,只要有口饭吃,不当人也行。

元道中看见有人走了,还以为熬不住的人都会走,欣喜若狂的来到城头观看,可是,走是走了,又来的人也不少,两相一对比,还是越来越多了。

人们看见元道中,就知道他是官,大喊着:“官爷,官老爷,你开开门吧!我们都是好人!”

元道中知道,但是,城内的也都是好人,实在是装不下了。

还有一点,元道中算的不错,这天终于下雨了,倾盆大雨,城内的街道都填满了,元道中来到城墙上,看着残存的血渍被雨水冲刷,顺着城墙流失,暗想老天还是开眼了,希望这不愉快的记忆,一同流逝吧,再也不要回来了。

可是,当他看到城外的流民逃荒者,依旧不肯离去,冒雨靠在一起,甚至坐在水里,这让他想起了小的时候有一天下雨,母亲让他帮忙圈鸡,因为雨太大了,每只鸡都是伸长了脖子,把喙指向天空,紧紧的夹着翅膀,瞪着绝望的双眼,可怜兮兮的挨淋,一点办法都没有,那画面,曾经震撼了他的心灵,如今,又再次出现了,元道中心里一阵酸楚。

难道,人们活的还不如鸡么?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