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9章 崇祯 大明灭亡跟我关系不大(第1页)

第149章崇祯:大明灭亡,跟我关系不大?

朱瞻墡也开始了思索。

关于明朝亡于谁的手里,后世也是众说纷纭。

如果要他来看的话,朱瞻墡只想说,与其说大明是亡于其他的,什么天灾,人祸,昏君,又或者党争之类的,倒不如说,大明之亡,实则亡于财政!

一切问题的源头都是财政。

因为扭曲和混乱的财政,滋养壮大了三座大山,最终活生生将大明压垮,最后到崇祯这一朝,彻底覆灭!

而这三座大山分别是:一,海禁政策;二,东林党;三,三大战役的战败。

先是海禁。

大明开设海禁,禁止商业贸易,不过大明的海禁,不是与后世异族王朝那般,完全与世隔绝,大明禁止的是商人赴海外经商,开放的是朝贡贸易。

也就是说,大明朝只允许朝贡,而不允许交易,各国有什么好东西,都可以给大明上贡,滋养大明。

其实这在朱瞻墡看来,虽然对经济展不利,但至少不至于让大明与世界脱轨,从而落后被打。

“以老朱的眼见,我不敢肯定他能不能看到海禁的利弊,但朱标、李善长这些人绝对能看出来。但结果是没有改变,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或许还有与倭寇有关。”

朱瞻墡想着,瞥了眼老朱。

倭寇之患加深,海禁就越的严格!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隆庆时期,这才开始开放,史称隆庆开关,那时大明宝钞基本上彻底废掉。

金银成了硬通货!

海禁的取消,增加了大明的收入,滋生了另外一个邪恶组织,东林党。

除了个别曾战死还能算个人外,几乎全员恶人!

这些蠹虫,什么都争,争权,争利,争土地,真正的无君无父,无国无家,从骨髓坏到了表皮的一群渣滓。

就是因为这群人,大明关税和商税几乎不收!

也因此,造成了大明朝廷明明开放了海禁,允许商人贸易,最后却根本没什么钱。

否则,藩王花销带来的庞大压力,也能缓解不少。

大明能臣那么多,不会没有人看出来不收取关税和商税的弊端,可一旦有人说收取关税和商税时,沿海系的官员就会跳出来反对,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国家不与民争利。

民?什么是民?

在他们眼里,民就是指东林党背后的沿海缙绅士族!

这些缙绅士族,在海贸与商贸中,赚的手软,自然不肯让朝廷抽税。

大明的官员是通过科举产生!

南方沿海地区经济达,读书人基数大,水平高,在统一科举中,可以说从开始就占尽了优势!

一直以来,长江以南举人数,长期碾压北方,因此,大多数时候,国家政策被南方系掌控。

嗯,这群人也被称为东林党!

如此一来,关税不能收,商税不能收。

那大明的财政该从什么地方来?不言而喻了,土地田税!

然而,即便如此,土地田税却还被这些文官,还有东林党给生生割了一刀!

为啥?因为官员绅士不纳税!!!

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

这对大明来说,明初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什么,可随着王朝时间存在增长,这个财政黑洞就出现问题了!

再加上后期皇帝们还各个奇葩。

一个个花钱大手大脚,就皇帝自己那点内帑小金库,根本不够用。

皇帝内帑的主要钱财来源于皇庄、皇店这些。

一年就能产出几十万两,到了万历朝,为了花钱,万历这混账,竟然派太监出去兼并土地入皇庄、兼并店铺入皇店,而且还开矿,收矿税。

如此,下方官员开始效仿。

地方官员控制不了土地兼并,为了完成考计,只能在剩余的自耕农身上想办法!

自耕农加征田赋!

从而导致自耕农负担越来越严重。

不过,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就因为缙绅士族不用纳税,从而导致自耕农,自愿将名下土地“投献”给官员士绅!

尽管这些自跟农不愿意,可没办法!

后期庞大的税负,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贡献出来!

一个自耕农与缙绅士族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的循环生态体系就这么诞生了,这个体系在朱瞻墡看来,简直就是毒瘤中的毒瘤,要命的那种!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