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2章 细解法下(第1页)

(六)施行保甲法后半个月,朝廷又颁布“募役法”。

中国自秦代以后,民户每年都要向官府义务服徭役。

“募役法”,就是将原来按农户轮流服徭役,改为由官府出钱雇人承担差役。

官府的雇人的钱从哪里来?它包括两笔专款

第一笔是“免役钱”,即不愿服差役的民户,按民户贫富,分五等交纳一定数量的钱。

第二笔是“助役钱”,以前城郭街市的民户、未成年人、单户、女户(无男丁,妇女做户主的民户)、寺庙道观、官僚地主没有徭役,这次全部出钱,称为“助役钱”。

除这两笔钱外,还有一笔备用款叫“免役宽剩钱”,各地先对雇佣差役钱进行预算,收钱时多收两分,防备水旱灾害的欠缺。

“募役法”不同程度的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展,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策好不好?当然好,但还有人反对!反对理由因为地主阶级要出钱了!他们不满意,当然这是他们的心里话。

(七)公元1o71年二月,更改科举法。废除以前科举考试分为明经、诗赋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新法改为经义策论取进士。经义即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策论即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科举考试改革对后世影响较大,后来经义策论逐步转为八股文。

(八)公元1o72年三月,行“市易法”开封设“置市易务官”,边境和重要城市设“榷货务”或“市易务”,平价收购集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政策好不好?当然好,但有人反对,反对理由认为官府做集市,谋取商人利益,烦扰百姓!

(九)四月,行“保甲养马法”规定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五路及开封府境内各县保甲、乡兵,自愿养马者,每户一匹,经济富裕而自愿养二匹者,听其自便。

官官府给马,或官给钱自己购买。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三等以上户十户为一保,四等以下户十户为一社。保户马病死,由养马户单独赔偿;社户马病死,由养马户与其他九户共偿其半。

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反对者认为,“放牛娃丢牛——赔不起。”对于病死马的赔偿,增加了民户困难。

(十)八月,颁布“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分为“方田”和“均税”两块。

“方田”,即下令在全国清丈土地,按东、西、南、北各一千步,面积大概4167亩(不到三平方千米),核实土地所有者。

“均税”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按土地等级,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这个政策,反对者更多了,按土地征税,触及谁的利益?不说大家也明白。

(十一)公元1o73年九月,施行“免行法”北宋规定,都城开封官府衙门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均由京师各行各业(称行户)供应实物。由于各级官吏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行户”上供实物远大于官府所需。

“免行法”,即规定官府不再向“行户”收实物,而是照“行户”获利的多寡向政府交纳钱款,称为“免行钱”。

另外皇宫所需一切物资的买卖,全由杂卖场务、市司等根据市场所估物资价格的高低进行买卖,钱款从“免行钱”里支付。

(十二)公元1o74年七月,立“手实法”。这是针对有的民户隐瞒财产,“免役钱”征收不均衡而产生的附属法。

“手实法”,说通俗点,就是财产税。这个法是吕惠卿创制,当时王安石暂时离开了宰相职位。

“手实法”规定申报的项目极为广泛,不仅田亩、屋宅、畜产要估价申报,尺椽寸土,鸡豚家畜均预陈报,如有隐匿,鼓励他人告,并以查获资产的三分之一作为赏赐。

第二年十月,王安石授意,邓绾提出,“手实法”鼓励告讦,民户忧心忡忡,商人买卖货物,财产常有变动,难以确定财产总量,总之扰民太甚,赵顼下诏废止。

除了这些主要法律,还有一些辅助新法,比如

“三舍法”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初入太学为外舍,七百人;外舍升内舍,三百人;内舍升上舍,一百人。上舍免除进士考试,直接由朝廷赐进士及第。实际增加了做官途径。

盗贼重法强化对谋反、杀人、劫掠、盗窃罪的镇压。凡犯有《盗贼重法》所定各罪者,从重惩处。其实只是为了维护统治阶层的人身财产和利益,以严刑峻法打击民众的反抗。

王安石变法内容包罗万象,范围触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从上到下的社会大变革!对大宋的影响极为深远!

佐料王雱是王安石的独子,王雱才高志远,聪慧异常。善属文,议论刻深,有决断,他于二十四岁中进士。之后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为确立变法的理论依据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由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士大夫将很多怨气都撒在了王雱身上,《宋史。王雱传》便形容他“剽悍阴刻,无所顾忌”、“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为了抹黑他,《王雱传》还特意记载了下面这件事。

变法初期,王安石信用太子中允程颢。一天盛暑,王安石与程颢在家中商谈,王雱赤着脚,披头散,手拿着妇人的衣冠走了出来,问王安石道“你们在谈些什么?”

王安石道“因新法数次受到人为阻挠,正与程君商量呢。”

王雱一听,大大咧咧地嚷道“砍掉韩琦、富弼的头,悬于街市,则新法就可实行了。”

王安石急忙阻拦道“我儿莫要乱说。”

程颢正色道“正与参政讨论国家大事,子弟不应干预,快请退下。”王雱才怏怏不乐地走了。

其实,王雱的见识和行事,颇具年轻政治家的风采;从他着述来看,则是一位着述颇丰,思想、学术成就较高的、早熟的学者。

《宋史·艺文志》载,王雱着作有《论语解》十卷、《注孟子》十四卷。《宋史·王雱传》载,王雱有《策》三十馀篇、还有《老子训传》、《佛书义解》、《诗义》、《书义》等。

王雱于公元1o76年病逝,年仅三十三岁,王安石悲痛欲绝,这也是他于当年辞去宰相的主要原因之一。

喜欢精彩纷呈宋王朝请大家收藏精彩纷呈宋王朝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