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8章 平江南(第2页)

赵匡胤通过往来使者,获悉林仁肇是南唐名将,通过贿买的手段,窃取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宫内。

有次南唐使者进贡,赵匡胤引使者看画像,使者很意外,赵匡胤故意吃惊地问:“你认识他吗?”

使者如实回答:“这是江南名将林仁肇。”

赵匡胤轻描淡写地道:“江南名将很快就要成为大宋名将了,画像就是信物!”

接着又带使者看了一处高大府第,神秘说:“这座空府就是为林仁肇准备的!你们南唐有诚心归降者,朕都有重赏!”

使者回江南,心甘情愿的做了一回“蒋干”,李煜一听,哪里知道虚实?火冒三丈,立即赐死林仁肇。

宋朝收复岭南不久,江南池州人樊若水,在江南考进士不第,一气之下,跑到开封,向赵匡胤上书献计,说他有“奇策”可平江南。

原来,樊若水心存投降大宋心思后,先在采石矶(安徽马鞍山)江边,以钓鱼的名义,乘小船载丝绳,从南岸往北岸宽窄不一之处,来来回回走了十几趟,将江面宽窄、广狭、长短,江水深浅测量得一清二楚,筹划造浮桥渡江。

赵匡胤大喜,命樊若水为右赞善大夫(侍从官)。可见投降也是技术活,宋初,南唐杜着、薛良献策投降,一个被杀,一个流配。樊若水却一跃成五品官!

赵匡胤一边命人在江陵造黑龙船几千艘,一面让樊若水指导在长江上面练习造浮桥,因为长江水面宽阔,自古从未有过造浮桥渡江的前例,赵匡胤也不托底。

经过两年的奋力造船和练习造桥,一切准备停当。

但南唐一贯臣服、温顺,骤然下手,于心何忍?总得找个借口才好开战!对此,赵匡胤有的是办法!

公元974年六月,赵匡胤派李穆出使江南,宣诏李煜到开封朝见!

李煜一下子头大起来,不去,不敢;去,更不敢!赵匡胤这招毒啊!

李煜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去开封更妥当。不料陈乔痛哭流泪地劝阻道:“臣与陛下都受先帝顾命,今天去,必定被扣留,江山社稷怎么办?臣虽死也无脸在九泉之下见先!”

张洎也规劝李煜说:“陛下去不得!”

李煜反复一思量,觉得陈、张两人忠心耿耿,言之有理。心理也觉得赵匡胤欺人太甚!老虎不威,你还真以为是病猫啊?!

李煜便对李穆道:“我身体不舒服,经不起长途跋涉!我小心翼翼地侍奉大朝,仅希望得以保全性命,如果要强逼,唯有一死而已!”

李穆不亢不卑地回答:“朝不朝见,决定权在国主。但是朝廷兵甲精锐,物力雄厚,恐怕江南难以匹敌!希望国主仔细考虑,不要后悔!”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但李煜铁了心不去。远赴开封,不让我回来怎么办?我不回来,江南国怎么办?我的国民怎么办?我的周后怎么办?饮食不习惯怎么办?天气寒冷怎么办?

李穆回来复命后,赵匡胤再派梁迥出使江南,规劝李煜来朝。李煜不从。

赵匡胤觉得仁至义尽了,下诏正式讨伐南唐。

佐料:宋军讨伐江南过程中,李煜曾两次派徐铉做使者到开封请求和解。赵匡胤回答了两句话,历来推为外交经典答复!

徐铉口才极佳,第一次见赵匡胤,便质问道:“李煜事陛下犹如儿子侍奉父亲,小心谨慎,从未有过失,陛下为什么讨伐他?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赵匡胤笑着回答了第一句经典:“你说父子两人分成两家,合适吗?”

徐铉无言以对,悻悻而归。

过了一个月,江南战事更加吃紧,李煜又派徐铉来京师,希望赵匡胤高抬贵手!

徐铉见了赵匡胤,充分挥口才,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争论江南无罪。

赵匡胤等他说完,慢条斯理地回答了第二句经典:“江南是无罪!但是天下本来为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徐铉又语塞,狼狈回江南。

外交辞令,从来都是以拳头做靠山!古时如此,现代还是如此!弱国无外交,至理名言!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