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八章 明州香料行(第1页)

徐既明宣平十五年夏往广南市舶司任职,他的上官王弥远也不过比他早到几个月。甫一到任,接过往年账册,忙得分身乏术。

广南市舶司大约宣平十年设立,虽不久便由朝廷专委,但实质上只有市舶使一个正职,副提举仍由当地的知州等兼任,余下一概小吏,要么是知州府借来的,要么是本地考取的。徐既明其实是第一个真正负责抽买舶货收支钱物,而他与王弥远的搭档,也是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专委。

那一年的下半年,徐既明拿着市舶司往年乱糟糟的账簿,东一笔西一笔的,也只能统出个大概。王弥远也没寻他做什么事,徐既明来前的各种担忧都稍稍放下。

眼看宣平十五年要平安无事过去,年前最后的一些抽解和博买刚做完,徐既明有笔账怎么都对不上。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这该来的还是来了。

硬着头皮寻了上官王弥远,王弥远只说那批货是给个叫裕盛典当行留的,这批货的银子周转要慢些,让徐既明先把帐抹平。原本,走走门路要些货,不是什么大事,水至清则无鱼,世代商贾的徐既明自然明白。

可这批货是香药!广南舶来的乳香一向销得俏得很,海运放开以来往往供不应求,出现了香药一抵港便销售一空,一夜涨价三倍。

市舶司的官员是贵人做生意,哪儿是行商坐贾的对手。待除去抽解博买之后,各海商手里的货早就订了出去,市舶司想多要一点儿富余都没有。

偏偏乳香亦是皇室贵族常用之物,所需巨大,抽解博买仍不够。不仅市舶司,乃至广南府春秋两税做折纳的时候,为了乳香都成了众商贾中的一员,还是买卖里最末稍那种,采买到的比市面上的贵了许多。

于是市舶司将所有香药舶货严格登记造册,买卖进出都明晰有数。再辅以朝廷明令的折纳之法,即按照缴纳当月一月内的中间价计算,到底是对此舶货的价格有所掌控了。

那即是说,凡能拿到香药的商家货行,即便不走市舶司买卖,也要对得上市舶司账册上的数量。

香药进典当行就已经很不寻常,何况,能入药的香货,梅岭的白家就能收得几乎不剩,更别提其余各家。

重要的是,他妻族就管着香料行!

想着王弥远的吩咐,徐既明只觉头晕脑胀。悄悄与妻子苏氏说了,苏氏便着人留意市面上的香料流向。

果然入药的乳香白家拿走的量最大,其余是他们苏家、潮海林家,各自入了不少。只是,夫君所提帐上的那一成,似完全无消息。

那一年,是徐家头一年入仕以来回广南路过年,祖宗祠堂里的热闹非同凡响,而徐氏夫妇却是焦灼不安。

又过了两三月,宣平十六年春,苏氏才听说明州一代的香料行多了一批内乳香。内乳香只有广南海港有,三佛齐的商人极少舍近求远往泉州或明州去,就如同倭国来的杉木、罗木制板,也只能于明州找到。

而这批香药,多由一间叫刘家合香的香药铺子放出来的。刘家合香也不难查,本是做沐浴、傅粉、熏香诸如此类的合香的,有些内乳香的货也不为奇。

可奇在此次货量之大,且全部为上色,一家合香铺极少备如此多的上等制香原料。苏氏有心打听,这刘家合香铺子竟是贵妃娘家大嫂一个家生子的媳妇名下的。

徐既明和苏氏当晚看着信上那七拐弯八拐弯跟陈家的牵连,相坐无言,连声叹气。裕盛典当行简直是空手套白狼,平白无故得了这么一批贵重货,转手就给了合香铺子卖出去,那裕盛背后的人也就不言而喻。

徐既明一面想办法抹平了那次的帐,一面盘算着如何能从这泥淖里脱身。可此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和后面的无数次。

宣平十六年末,除了香药,徐既明经手的逐渐还有牛皮、角筋。他看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香药是为了钱财,这是为了什么?这是抄家灭族的祸源!

与妻苏氏商议了再商议,都想不出好法子,只得自宣平十七年起,广置祭产祀田义庄,以便赡族人。若是这场祸事躲不过去,好歹留了点根给族人,只望不至于后继无人。

而每每看到自家儿子用功,便心如刀割!

今日被上官提及自己的儿子,倒让徐既明下了决心。此处既已是死棋,那换个方向,或许能冲出活口?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