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章 搞笑版清君侧(第1页)

赵佶当上了代理皇帝,总感觉哪儿不对劲,又说不上来。

单凭三具无法辨认身份的焦尸,就妄下论断,未免太过草率了。

赵佶虽然政治能力一般,但好歹也当过二十几年皇帝,政治嗅觉相当敏锐,他隐约感受到将有大事生。

其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赵桓,唯恐“玄武门之变”再度上演,兄弟互相残杀。

赵桓的野心早在三年前就暴露出来了,他如果一意孤行争夺皇位,必然会落得个身异处。

为了保险起见,赵佶以太上皇的名义拟了一道圣旨宣赵桓觐见,想借机把他控制起来。

既是防止其作乱以致国家动荡,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刚接到赵构的死讯时赵桓还半信半疑,直到三具焦尸被送回他还是不敢完全相信,而现在,连那个倒霉老爹都召自己入京了,赵桓断定赵构必死无疑。

现在,整个宗室之中除了自己谁还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呢?

赵桓膨胀了,密谋大事也不再躲在密室,直接把谋士们召集到大厅里,扯开嗓门儿议事。

“对父皇召我入京一事,众爱卿有何看法?”赵桓感觉皇位唾手可得,直接以帝王的语气问话。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谋士们齐声道。

赵桓不解地说:“太上皇召我进宫,必是要将皇位传于我,有何不可?”

一位谋士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大名府到处都是赵构的死忠,您若是真的去了,一定会被囚禁起来,断无出头之日啊!”

“可我要是不去,那便是抗旨不遵,这又该如何是好?”赵桓很烦躁地问道。

“孤身前去不可,率大军进京,夺下皇城,控制百官,则大事成矣!”

……

听完众谋士的分析,赵桓喜笑颜开,顿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军政财三大权都被赵构牢牢掌握在手中,赵桓虽是开封府尹却没有调兵遣将之权,连军营里的一条狗都使唤不动。

可造反不是一股脑地冲,而是要学会借势。

于是,赵桓先是在开封府大肆散布谣言,诬陷李纲“独揽大权、谋杀皇帝”。

谣言在民间、军中迅酵,传到老百姓口中时已经变成了“李纲称帝”这个版本。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并不对的,谣言只会止于以公权力为依托的公信力。

说白了,只有官方认定的信息才是真相,这就是最终解释权的可怕之处。

只要朝廷一句话,鹿就是马,鼠头就是鸭脖,女的也可以是男的。

然而,由于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度太慢,官方辟谣的效率往往跟不上谣言展的度。

当朝廷辟谣的官文还没到达地方时,那些义愤填膺的地方军民已经自组织起来了,正准备进京讨个说法。

见时机成熟,赵桓振臂一呼,打出了“诛李纲,清君侧”的旗号。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